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印度通脹之惑

http://www.CRNTT.com   2010-02-04 08:40:18  


印度通貨膨脹空前,人們購物用釘起來的鈔票。
  中評社北京2月4日訊/“由於農業落後、工業整體不發達,造成了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在消費領域,多數時間就表現為通貨膨脹。這正是當前世人看到的印度高增長、高通脹局面。”而“中國和印度的通脹發生基礎,具有較大的可比性。”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今天登載的“解學成:印度通脹之惑”一文如是分析。詳細內容如下:

  自2008年8月至今,印度的通脹基本維持在兩位數。印度將通貨膨脹(CPI)劃分為兩個群體的通脹,即農業勞動力和產業工人的CPI。2000年至2005年,這兩個通脹水平均低於5%,但在2006年後,CPI高於5%便成為常態,去年11月產業工人CPI達到了15.65%,已大大高出GDP增速。

  印度尚屬於中低收入國家,居民收入的較大比例用於食品消費。印度產業工人CPI的食品權重為47.13%,其次為居住占比16.41%,衣著占比7.03%,燃料與照明占比5.48%。

  自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印度CPI中的食品、飲料和煙草漲幅最大,達38.8%;其次是居住,漲幅為28.7%;燃料和照明漲幅為10.9%。食品、飲料和煙草以及居住是催動通貨膨脹產生的主要原因。

  印度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的短期因素是天氣原因。去年6月,印度出現了1983年來最為嚴重的乾旱天氣。6至8月間,降雨量較50年來的平均水平低了28%,直接造成了白米、蔗糖和馬鈴薯等農作物歉收,致使大米、甜菜和油菜籽等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創出11年新高。

  印度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達1.6億公頃,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和小麥(信息,行情)。但印度糧食產量卻不高,中國的耕地面積為1.28億公頃,只是印度的80%,但2008年中國糧食產量超過了5億噸,而印度僅為2.3億噸。這有土壤、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原因,也與農民耕作習慣、政府對農業投入等因素有關。現在,印度人工灌溉農田面積只占總數的40%,其餘60%則得取決於老天的臉色。印度政府最近幾年實施的經濟政策多以城市為中心,農業投入嚴重不足,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有數量眾多的農村勞動力持續從農業中撤離。而與此同時,糧食消費量在不斷增加,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4%,預計2025年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糧食安全、自給自足始終是印度社會須臾不能大意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