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創造條件解“中華民國”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0-05-16 00:24:57  


 
  但是,曹興誠先生在方法論上採用的是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思路:“台灣(即‘中華民國’)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任何有關獨立現狀的更動,必須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也許他認為用民進黨的理論與邏輯“以其之矛攻其之盾”,在台灣會有更多的認同,有更大的說服力。確實,經過李登輝、陳水扁二十年的“主體意識”的強化,台灣大多數民眾認為台灣是一個事實“獨立”國家的意識已廣泛建立,所以曹興誠先生認為台灣沒有“獨立公投”的必要,只有“統一公投”的需要。

  曹興誠先生這樣的邏輯是不妥當的,儘管他否定了“獨立公投”,拆除了引發台海衝突的某種危險,但“統獨”問題是可以通過簡單的“公投”方式解決的嗎?也許他過於樂觀,一廂情願了。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現狀從來沒有改變過,台灣的“憲法”與大陸的憲法都將整個中國作為自己的領土範圍,只是“主權”暫不及對方範圍,因此涉及“統獨”問題應由兩岸民眾的意志共同決定,而不應單方面決定“統獨”,無論以大壓小,還是以小欺大,都有違平等原則,是不民主的。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謬誤即在此,這是危險的一廂情願。

  曹先生否定“台獨”的必要性是很明智的,但理由是錯誤的,台灣是真正的已經事實獨立了嗎?如果是的,又如何解釋台灣的“憲法”?從法制法治的角度講,這是違憲之論。儘管台灣修憲六七次,“中華民國憲法”與當年形成的憲法有了許多不同,但基本法統依然維持著領土範圍為“台澎金馬與整個大陸”;如果這一點改變了,兩岸和平也沒有了,這種“法理台獨”國際社會與大陸十三億同胞及全球五千萬華人都不會允許,所以台灣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不敢逾越這條紅線。的確,“台獨”是行不通的,它作為特定歷史產物是可以理解的。正如台灣最激烈的“台獨”追求者辜寬敏最近所言,他說“兩國論”與“一邊一國”論都走不通,兩岸是“兄弟之邦”,同種同文,他只希望大的一方多給小的一方一點空間。辜先生在他的最後歲月有這樣明智之論,是有悟性的,足見“台獨”之路是走不通的。正如曹興誠先生所言,“台獨”是個“偽命題”,是“假台獨”騙真選票。

  至於統一則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融合過程,簡單的“公投”無以解決問題。兩岸分離已超百年,中間只有短暫的五年統一,這就決定了各走各的路,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也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合起來需要經歷從廣泛交流--共同發展--共創雙贏--共同締造的一個過程。而兩岸近六十年又基本處於對抗與隔絕狀態,直到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才止住了“去中國化”,確認了“九二共識”,恢復了“兩會”,使兩岸進入了“和平發展期”,使兩岸有了全面“三通”,真正開啟了全面交流、對話、談判。這個歷史階段的開啟,意味著兩岸進入了歷史的新階段,走向中國最終統一的大門已打開,只是如今還處於低級的初級階段,沒有人再能讓我們走回頭路了!中國的統一是通過相互融合逐步化解矛盾的漸進式統一,而東西德統一雖很迅速,但統而不合,因為他們在統一前沒有這麼多的交流合作,而兩岸關係完全不是這樣的。中國的最終統一是不可抗拒的。曹興誠先生倘若能支持兩岸全面三通,支持兩岸的和平發展,這就是最好的支持兩岸和平共處了,不需要再用一部分人的“公投”來決定《兩岸和平共處法》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