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章念馳:創造條件解“中華民國”難題

http://www.CRNTT.com   2010-05-16 00:24:57  


曹興誠先生對兩岸均敢直抒己見,有敢於説破皇帝新衣的勇氣。
 
  如何看待“中華民國”問題

  曹興誠先生在他的《兩岸和平共處法》中強調“兩岸要和平統一,必須由尊重‘中華民國’開始”。這樣想法也不僅僅是曹興誠先生一人之見,在台灣即使贊成統一的台灣民眾,其中相當多的人也認同“中華民國”,他們認為統一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一,“中華民國”是他們統一前國號,也是他們身份的代表,他們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尊重“中華民國”就是尊重他們統一前的地位,否則統一無從談起。大多數台灣同胞很計較自己的這個身份,在統一前他們強調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希望我們尊重他們這身份,他們說,不承認“中華民國”,好比砍了他們的頭,那麼留下四肢五臟還有甚麼用?具有這樣想法的人未必是支持“台獨”。

  而大陸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十三億大陸民眾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民國”的國民黨政權在與中國共產黨的內戰中徹底打敗了,從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上趕到了3.6萬平方公里的一個小島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中華民國”在大陸的一切權力,包括在國際上的合法權力,建立了一個新中國。作為兩個敵對政權,從1949年至2008年,針鋒相對鬥了半個多世紀,相互稱匪,採取漢賊不兩立做法,有你無我,不承認“中華民國”由來已久,大陸至今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成了兩岸關係中一個敏感的禁區,不是說承認就可以承認的。

  1949年,毛澤東在籌建新政權時,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在討論新政權的國號時,毛澤東主席本無意改變“中華民國”國號,因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本是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繼承和發展,承認共產黨是辛亥革命和孫中山的繼承人,而不是建立一個新國家,是對“中華民國”的繼承,包括對“中華民國”在國際權力與義務的繼承。可惜,當年參加政治協商的民主人士建議以新國號為好,致使毛澤東構想無法實現。倘若當時沒改國號,今天也就不存在該不該承認“中華民國”之爭,也許兩岸只有正統與非正統之爭了。

  1949年後,大陸不承認“中華民國”,是不想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是另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兩國關係”,更不是“一中一台”關係,而是一個中國尚未統一的關係;在沒有統一情況下,大陸不能承認“中華民國”,承認“中華民國”是需要一定條件的。而六十年來雙方敵對狀態未除,雙方沒有交流交往,沒有對話與談判,加上李登輝的“兩國論”和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讓兩岸反目為仇,當然不能承認“中華民國”,大陸所持立場理所當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