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且看中美戰略與經濟大對撞

http://www.CRNTT.com   2010-05-24 10:55:28  


 
貿易戰=雙輸

  儘管中美之間競爭與摩擦會長期存在,但貿易戰在中美經貿關係的大樂譜中卻顯得格格不入。

  5月16日,駱家輝在抵港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中美貿易戰將會造成雙輸的結果,美方會就此問題與中方交換意見。

  雖然在本輪對話中,美國會拋出很多問題向中國施壓,中國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擊,但是中美雙方都不會放棄對方的大市場。孫哲認為,美中兩國將在施壓與反施壓中尋求合作,“合作型施壓”是中美兩國經貿關係的現狀與大趨勢。

  據美方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已由2001年美國第九大出口市場躍升為2007年的第三大出口市場。2001年至2009年,美對華貨物出口額增長262.8%,是同期美國總體出口增長率的5.8倍。

  在金融危機爆發全球需求迅速下降的狀態下,2009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僅比2008年下降了0.2%,而在美國前十位出口市場中,另外九個市場卻有8%至21.6%的降幅。至今發達國家的消費需求還沒明顯向好,而在發展中國家里,中國的內需已非常強勁。孟克文也表示,美國對中國的出口持續增長是美國出口戰略實現的必要條件。

  對於中國來說,雖然兩國摩擦不斷,但美國一直以來占據中國前兩位出口市場的位置,2001年至2009年中國對美出口額增長307%。2009年中國對美出口額2208.2億美元,占中國出口總額18.38%,僅次於第一出口市場歐盟的19.7%。

  孫哲對《財經國家周刊》表示,多年來中國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的賣價均比歐洲市場高,美國市場成為中國大量出口產品的首選地。

  多位國內外專家認可這樣一種判斷:美國沒有理由也無法拋棄中國這個大市場,同樣,中國也離不開美國這一開放市場,因此雙方的貿易戰必然造成雙輸的後果。

雙贏:全球經濟壓艙石

  駱家輝表示,溫家寶總理關於2010年將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從2005年基礎上提升20%的計劃,將為美國清潔能源產業帶來巨大機遇,有望提升美國人的就業率,而這更是一種“雙贏”的合作。

  中國商務部一位參與上述課題研究的官員對《財經國家周刊》分析指出,中美兩國出口產品的差異化還是比較大的,即使中國逐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未來兩國出口競爭仍然存在很大差異。

  產業升級的基本規律是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競爭減少,與發達國家的競爭增強。但是中國情況比較複雜,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而且東西部發展不平衡,大約相差20年左右,因此未來中國製造業會呈現出“全產業鏈上的競爭力”,即高端的製造業越來越強,但相當一部分低端製造業也沒有丟掉,而美國則主要以高端製造業為主。

  中美出口產品在未來20年構不成太多正面競爭,這位官員將其稱之為“差異化競爭態勢”,中美在未來出口市場中可以達成共贏的局面。

  中美兩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同時也對全球經濟起到重要的影響。

  根據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研究,從1945年起,貿易自由化給美國帶來每年1萬億美元的經濟收益,美國每個家庭的平均收入增加了大約9000美元。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GDP由0.36萬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09年的33.5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日本,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出口份額占到了世界比重的8.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