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瞿秋白:九泉下仍遭受莫大淩辱

http://www.CRNTT.com   2010-05-30 10:40:28  


瞿秋白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訊/瞿獨伊,瞿秋白的獨女。瞿秋白去世時,她只有14歲。從5歲見到父親,到14歲從報紙上得知父親被殺害的消息,她在父親身邊只生活了短短的4年。然而這段充滿父愛和親情的時光,卻給她留下了刻骨銘心的人生記憶。

  如今,89歲的瞿獨伊獨自生活在北京,回想起自己漫長的人生,她想說的還是“好爸爸”的溫暖。

  採訪列寧

  我雖然不是秋白的親生女兒,但是他對我比親生的還親。我母親楊之華1900年出生於浙江蕭山,是個家道中落的紳士門第小姐,被人稱為有“超群的美貌”,人家喊她“小貓姑娘”。二十歲出頭的時候,她和我的生父沈劍龍相愛成婚。我生父不願意吃苦,有點兒少爺的樣子,經不起上海十里洋場燈紅酒綠生活的引誘,墮落了。

  我原名叫“曉光”,有點天剛破曉的意思。後來改名獨伊。因為我的生父對我母親不好,她心中怨憤,決定只生我一個孩子,因此改名叫獨伊。我現在就一直叫這個名字。

  1924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瞿秋白和母親在上海結婚,沈劍龍還親臨祝賀。他們此後成了好朋友,經常書信來往,寫詩唱和。

  在認識母親之前,父親曾以北京《晨報》特派記者的身份,前往莫斯科採訪列寧,是最早向中國系統地報道俄國十月革命後社會狀況的新聞先驅。

  1921年6月22日,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父親採訪報道了這次大會的盛況。7月6日,父親在安德萊廳看到了列寧。他在當日就興奮地寫下新聞報道,最早向中國人描述了列寧的形象。
他說,列寧出席發言三四次,德語和法語非常流利,談吐沉著果斷,自然流露出政治家的誠摯果毅,他的演說常常被霹靂般的鼓掌聲所吞沒。

  讓父親記憶深刻的是,他在會場的走廊上追訪列寧。列寧停下來與他進行了簡短的交談,指給父親幾篇有關東方問題的材料讓他參考,然後說了幾句話,便道歉忙碌去。

  1922年12月21日,父親應陳獨秀邀請,回國主編《新青年》季刊,結束了第一次蘇俄之行。這時,他才24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