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瞿秋白冤案非始於“四人幫”迫害

http://www.CRNTT.com   2010-06-06 07:39:05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從容就義。圖為瞿秋白就義前留影。來源:北京青年報
  中評社北京6月6日訊/“‘瞿秋白冤案’是中共領導人中僅次於劉少奇案的第二大冤案,一般都認為是‘四人幫’不顧事實,硬把瞿秋白打成‘叛徒’。但追根溯源,瞿案實由毛澤東批評《多餘的話》而起,個中隱情,值得深思。”此間《文史參考》第10期日前登載雷頤文章“國史縱橫:瞿秋白冤案不始於‘四人幫’的迫害”,內容如下: 
  
  《文史參考》2010年第8期發表了瞿秋白女兒瞿獨伊的口述回憶“九泉下仍遭受莫大淩辱”。在這篇文章中,她披露了一些瞿秋白被害、家屬後來遭遇等以往人們知之不詳的細節,頗有意義。不過,文中說“‘四人幫’為了改寫整部黨史,不顧事實,硬把瞿秋白打成‘叛徒’,使父親的英魂在九泉之下遭受莫大淩辱”卻不甚准確。因為,“瞿秋白冤案”的“起源”,或說認定他是“叛徒”至少是在1964年底,此時“文革”尚未開始,“四人幫”遠未形成。

  對於“瞿案”,“文革”後參與複查、平反工作的中紀委研究室副主任孫克悠,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人員陳鐵健,都有回憶文章公開發表。這些文章公開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史料卻未引起應有的重視,筆者謹以它們為基礎,對“瞿秋白冤案”的起源與平反略作概述。

胡耀邦批示:要給瞿秋白一個公正的評價

  1979年3月,《歷史研究》第4期發表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學者陳鐵健的《重評〈多餘的話〉》一文,公開為瞿秋白平反。此文一出,引起轟動,因為此時雖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不久,一些冤案開始平反、昭雪,但劉少奇案、瞿秋白案等一些“格外重大”的案件尚未平反。所以,有人在報刊上著文“大批判”,這些文章仍堅持“文革”時的“欽定”標准,口氣嚴厲。陳要求著文反駁,卻被拒絕。1979年6月,陳鐵健到福建才溪參加學術討論會,主持者執意要他在全體會上講瞿秋白,然後對他進行事先准備好的“圍攻”。

  但就在被“圍攻”兩天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轉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通知,要陳鐵健即日趕赴上海,與瞿秋白案複查組人員會合,參加複查工作,這時會議的“論調”突然一變。7月1日,陳趕到上海,住東湖招待所,見到中紀委瞿秋白案複查組負責人、時任中紀委研究室副主任的孫克悠,她向陳詳細介紹了情況。

  原來,瞿秋白的親人在粉碎“四人幫”後多次給中央寫信,要求為瞿恢複名譽。中紀委在1979年春成立了“第八組”,准備複查瞿秋白案。瞿的胞妹、此時已79歲的瞿軼群從居住地杭州寫信給時任中紀委第一書記的陳雲,再次要求為瞿秋白恢複名譽,並要求修複“文革”中被砸的瞿母金太夫人之墓。陳雲於1979年5月20日對此信批示:“耀邦同志:此信請你閱批”。同年5月22日,胡耀邦在此信上批示:“瞿秋白同志要在明年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請現在就搞材料。此信中的要求合理解決。請陳野蘋同志辦”。陳野蘋於5月29日對該件批示:“請鶴壽同志閱後再轉中紀委第八組。” 

  陳野蘋時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這樣,中紀委臨時機構“第八組”就於1979年6月開始瞿案複查工作。“第八組”由五人組成,先已借調了中央調查部常凡、中央黨校李玲玉參加工作,中紀委則由孫克悠和軍隊團政委出身的老王參加,孫讀過陳鐵健的《重評〈多餘的話〉》,於是要求陳也參加。孫克悠任“第八組”組長,具體負責此案複查工作,中紀委常委曹瑛則代表中紀委常委分管此事。

  6月18日,中紀委書記王鶴壽、秘書長魏文伯首次約見了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希望她相信黨中央會作出正確結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