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士康事件將對大陸台資企業產生何效應?

http://www.CRNTT.com   2010-06-10 08:17:16  


  中評社北京6月10日訊/台灣“首富”郭台銘在深圳的鴻海富士康代工廠區連續發生十二起員工跳樓事件後,在一周內宣佈兩次加薪,並將於七月一日宣佈為其在大陸地區其他富士康員工加薪,最高二千元人民幣。此事震撼了眾多在大陸投資的台商,也引發了連鎖的大陸台資企業員工的罷工效應。這就引發人們深思,此一事件將會對已經燃燒了三十年的台商在大陸投資熱,將會產生甚麼效應?倘繼續發展下去,將會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經濟合作前景產生甚麼樣後果?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富權的評論文章“富士康事件將對大陸台資企業產生何效應?”,內容如下: 

  台灣“首富”郭台銘在深圳的鴻海富士康代工廠區連續發生十二起員工跳樓事件後,在一周內宣佈兩次加薪,並將於七月一日宣佈為其在大陸地區其他富士康員工加薪,最高二千元人民幣。此事震撼了眾多在大陸投資的台商,也引發了連鎖的大陸台資企業員工的罷工效應。這就引發人們深思,此一事件將會對已經燃燒了三十年的台商在大陸投資熱,將會產生甚麼效應?倘繼續發展下去,將會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經濟合作前景產生甚麼樣後果?看來,國台辦的經濟局,及眾多台灣研究機構的經濟研究部門,都有必要進行調查研究,並找出解套辦法了。 

  鴻海富士康集團是代工企業,本身沒有研發機構及商品品牌。這是在大陸投資設廠的台商企業的普遍營運形式。這種營運模式,利潤率極低,全靠“薄利多銷”,建築於工人的低工資之上。其實,這本身就是大部分台商本身曾經經歷過的模式。實際上,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崛起,就是歐美的勞動成本急升,當地投資者被迫將產品製造的代工程序轉移到當時工資水平較低的台灣、韓國等地,從而使到台灣等地的剩餘勞動力有了出路,也為台灣等地的經濟騰飛奠定了基礎。但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後,台灣的勞動成本也已急劇提升,促使經濟發展模式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恰在此時,正好遇到兩岸開放,台灣的代工企業窺準了大陸地區工薪便宜,並擁有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於是就將代工企業轉移到大陸地區。而經過二十多年的營運,又迎來了一個循環。可能會籍著鴻海富士康集團大幅加薪事件的發酵,宣布中國大陸地區的低工資時代可能就此終結,迫使大陸台商代工企業被迫“出走”,外遷到其他工資便宜的國家與地區。 

  實際上,台灣“經濟部長”經濟部長施顏祥昨晚就聲稱,台灣勞動密集產業可以考慮到印尼投資,印尼不僅有充沛的勞動力,也有充沛資源可以運用,“經濟部”會協助有意願廠商前進印尼。施顏祥還透露,“最近會找鴻海討論這件事情”,但涉及企業的商業機密,不便多加透露。但有一條可以肯定的是,“經濟部”希望利用大陸投資環境轉型的關鍵時刻,鼓勵台商回台投資,以及輔導台商轉往東南亞投資;大方向是希望引導高階製程台商回台投資,勞力密集產業則往東南亞移動。“如果廠商有意願的話,經濟部會做安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