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企業應善盡社會責任

http://www.CRNTT.com   2010-06-10 10:57:19  


富士康大幅加薪,引發高度關注。
  中評社台北6月10日訊/“當然富士康的問題不是單純加薪就可以解決了,它背後所牽涉的問題,正是馬克思終其一生想要闡釋清楚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結構性問題,而這至少包含了政府、資本家與勞工三個層面所交織出來的生產結構。藉由鼓吹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所期待解決的問題,所可能得到最好的結果就在於改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所造成的勞資雙方權力以及資源取得不對等的現象。”《中國時報》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李法憲的文章“企業應善盡社會責任”,文章內容如下:

  雖然我對於近來討論有關富士康事件的背後發生原因化約到僅是因為薪資過低而感到不安,但看到中國大陸中央電視台記者對於富士康最近的決策,以及承擔照顧員工的作為與舉措下了這麼一個“以薪換心,值得尊敬”的標題,試圖讓這事件落幕。其實在我看來,媒體沒有講出口的就是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一詞,如果真如我所想像的一樣,那麼我將為富士康事件所帶來對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正面衝擊感到一絲絲的欣慰。

  早在富士康發生接二連三的跳樓事件初期,學術只一些人試圖把問題導向該公司缺乏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雖然富士康如郭台銘總裁以及蘋果公司的賈伯斯所定義的,它並不是血汗工廠;但是因為這件事情,傳統上有關“血汗工廠”的定義就已經被重新修訂了,不再只是拘泥在惡劣的工作環境、勞動條件與薪資報酬才叫做血汗工廠,工作上帶給員工過度的心理壓力,不當管理;包括了雖符合基本工資卻不足以支撐員工在外的生活開銷都可能是血汗工廠的新定義。

  “鐵血管理”一直是郭台銘總裁引以自豪的管理手法,向來對員工及主管都是敢給也敢要求,這套管理模式在台灣運作的還算順暢,卻在中國大陸踢到鐵板,接二連三的“死諫”,讓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換個方式來因應,而這似乎也說明了,管理方式不見得可以隨著資金一樣這麼容易全球化。錢可以輕易地到處流動,但是管理手法卻可能需要考量到各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富士康的例子證明了一件事情,直接移植台灣的勞資關係經驗到中國大陸可能會有所限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