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史蒂芬.羅奇:後危機時代中國別無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0-06-12 08:58:53  


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長史蒂芬.羅奇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訊/“我認為中國肯定已經明白——中國在後危機時代別無選擇,只能把本國13億消費者轉變為內部增長的主要來源。”中國經濟網昨天登載摩根士丹利亞洲董事長史蒂芬.羅奇的評論文章“後危機時代中國別無選擇”如是說,詳細內容如下: 

  亞洲成功度過了2008-09年的全球危機。作為過去3年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業務的主席,我有幸親自見證了亞洲這種非凡的適應能力。在如今即將返回美國之際,我感到有三個經驗教訓非常引人注目。

  首先,亞洲很好地汲取了1997-98年地區危機的沉痛教訓。那場危機主要源於亞洲易於遭受國際資本流動變化的衝擊。亞洲各國外匯儲備匱乏,短期外債過多,實施剛性的匯率盯住制度,因此在熱錢開始逃離之際,幾乎沒有幸免於難的機會。當泰國倒下的時候,印度尼西亞、韓國、台灣以及發展中亞洲的其它大部分地區也很快陷入了危機。

  相比之下,對亞洲而言,最近這場危機主要是一場外部需求衝擊。2009年全球商品貿易前所未有地下滑了11.8%,嚴重打擊了這個出口主導型地區。亞洲各地無一幸免,要麼陷入嚴重衰退,例如日本、台灣、馬來西亞和泰國,要麼經濟大幅滑坡,例如中國、印度和韓國。但亞洲在兩次危機期間的外匯儲備積累——從1998年的不到1萬億美元至2009年的近5萬億美元——使其免於遭受了雷曼兄弟(Lehman)破產後的金融動蕩。

  其次,這裡有中國因素。我的足跡遍及亞洲,決不會弄錯亞洲以中國為核心的新特征。我記得,在亞洲危機之後,我在英國《金融時報》寫過一篇文章,指出中國一定會取代日本,成為地區增長的龍頭。大多數人對此表示懷疑,就連我自己也承認,轉換的速度比我預期的還要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