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石油收購BP是想當然嗎?

http://www.CRNTT.com   2010-06-14 11:19:32  


即使中國願意,西方國家也不一定會給中國機會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訊/在西方國家看來,與金融的地位同樣重要,BP未來如果面臨重組分股,即使中國願意拿錢來幫助BP,西方國家的政府也不一定會給中國機會。一言以蔽之,中石油可能成為BP的戰略參與者,但很難成為戰略合作者。光明網《光明觀察》今日刊發邱林的評論文章“中石油收購BP是想當然嗎?”,其內容如下:

  “漏油門”之後,英國石油(BP)的股價開始陷入連綿不絕的下跌中,其股價已下跌25%,市值蒸發超過700億美元。外資投行渣打銀行已經幫中石油“物色”到了一個抄底良機。它在10日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若中石油收購BP,將符合經濟效益,同時有助於中石油轉型成為全球性石油巨擘。其關鍵原因是BP正處於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漩渦之中。(6月12日《北京晨報》) 

  近來,有關BP重組的猜測開始浮出水面。看上去,中石油的機會似乎來了。渣打銀行稱,在媒體廣泛猜測BP可能被收購之際,我們做了很多中石油收購BP的設想方案。中石油可以花不到7美元一桶的價格購買BP公司的石油庫存,BP公司的石油產量可以滿足中國三分之一的石油進口量。 

  BP作為最大的跨國石油巨頭之一,在全球範圍擁有不少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優質資產,尤其其核心業務——美國天然氣是全球最優質的天然氣資產。中石油近年來立足於“走出去”戰略,一直在尋求海外優質資產,如果BP賣掉部分資產,中石油就有了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的確,如果收購成功的話,那麼中石油-BP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將會比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儲量高出73%,比殼牌的儲量高出187%。這是一項很誘人的數據——通過收購BP,中石油可以輕易躍居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除渣打外,外界也在熱烈討論中石油抄底的可能性。而實際上,中石油與BP淵源頗深。 

  不過,時過境遷,當年“抄底”的是BP。2000年初,中石油將其10%的股份在國際市場發行上市時,BP購買了其中約35億股。2004年1月時又悉數拋出,4年內套現130億港元。一些專家建議,在當前情況下,BP存在重組分股的可能,中石油也應該去嘗試合作或者參股。 

  然而,中石油收購BP,多少帶有一些虛幻的成分。儘管BP漏油事件給中石油留下了遐想空間,但是西方世界對中國企業收購行為的一貫抵制,卻給未來可能發生的收購行為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相對於經濟上存在的障礙相比,來自於政治方面的阻力顯然更加巨大。歐美國家的監管層對待中國企業的外海併購歷來都是帶著有色眼鏡。 

  中海油併購美國優尼科公司失敗就是一個例證。2005年3月中海油開始與優尼科談判,其185億美元的報價明顯高於競爭對手雪佛蘭,但僵持了7個月後最終折戟。在中海油競購優尼科日趨白熱化之際,美國國會議員致信時小布什,要求海外投資委員會對中海油的收購進行徹底調查。舉著維護美國國家能源安全的大旗,美國政界插手中海油的併購計劃,並導致了併購計劃的最終流產。 

  假如中石油要收購BP,這項併購所涉及的資金恐怕得以千億計算。與中海油斥資185億美元併購優尼科一樣,這項臆想中的併購同樣涉及到最重要的國家戰略資源——石油,並且這項併購的牽涉面更廣。有分析認為,即使再拖上一兩年,BP也許會支撐不下去。但那時也可能輪不到中石油。英國政府和美國監管層不會允許這樣一個巨無霸被中國企業併購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