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轉型期中國不需要過高增長率

http://www.CRNTT.com   2010-06-22 08:20:44  


 
  推動超過潛在增長率的更高的增長,也是資源消耗的低效率增長。去年,我們以32%的投資增長,獲得了8.7%的經濟增長,粗略匡算一下,大約4%的投入收獲1%的產出,顯示中國經濟處在規模遞減狀態。如果繼續推動更高增長率,可能需要5%甚至更高的投入,才能有1%的產出。這種資源消耗型增長非但不可持續,也與刻不容緩的轉型戰略相背離。在由技術進步推動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改變之前,推動這種低效率的高增長,後患無窮。

  再說,第一季度平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6%,房地產投資增長35.1%,超出平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個百分點。超過潛在增長率的11.9%的增長,相信房地產投資驅動是個主要加速器。而房地產在嚴厲調控政策下降低增長速度,將超過潛在增長率11.9%的增長拉回9.5%至10%的潛在增長水平,是今年經濟的平穩運行的目標實現的關鍵之一。

  文章指出,實現今年的潛在增長率的平穩增長目標,可以得到政策和外部環境改善的支持。7.5萬億的新增貸款加上去年未使用的銀行信貸,能保證25%的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在各種刺激消費增長的財政政策推動下,消費保持15%至16%的增長水平完全可以預期。

  不過,對5月出口48.5%的增長不能盲目樂觀。在去年同期平均超過25%的出口負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同比的高增長數據,並不能說明出口在非常強勁地恢復。如果叠加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帶來全球範圍內產生的影響,全年出口增長的平均預期需要有所調整。

  當然,在對今年的經濟增長的諸多驅動因素中,順差增長的貢獻都是非常保守的。筆者對世界經濟復甦態勢以及全球貿易形勢都持非常審慎的態度,不認為世界貿易能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基本判斷順差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僅僅是在低水平上轉負為正。

  歐洲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歐洲經濟放緩,制約中國出口增長是不爭的事實。但歐元貶值增加出口對歐洲經濟的正面效應,可能會部分抵消歐元區各國削減財赤產生的負面效應,經濟增長或可從1.3%下調至1%,但不可能降至去年那樣的負增長。特別是剛性的消費市場一般不會因為經濟放緩而大幅萎縮,中國一般消費品的出口增長可能低於年初預期,但調整幅度不會特別大。

  從總體來說,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的增長,可以保證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達到9至10%的平穩增長水平,而淨進出口的改善,將在邊際上增加實現今年增長目標的保險系數。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