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香港“一國兩制”實踐:需要更多戰略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0-06-27 08:32:55  


 
用戰略思維把握策略舉措 

  從這個戰略高度出發,人們就可以用一種更為從容和淡定的心態來看京港兩地的磨合進程。香港回歸中國主權後,有一些主權意識歸屬意義上的變化是回歸進程的題中之義,在這方面香港主流社會已發生了許多健康意義上的變化,但也還有不少需要繼續提升的空間;而這些變化,與一些西方輿論指責所謂北京政治干預並無直接的邏輯聯繫。 

  與此同時,有一些變化則屬於“一國兩制”之下的灰色區域,亦即其來自雙方原本不同的政治文化;其間,雙方必然會有分歧和衝突。問題是:京港雙方若能從上述“一國兩制”的宏觀戰略高度出發,就會對其具體策略進行重新審視和調整;不然,雙方的人們很可能會因策略上的紛爭而模糊了對戰略方向的把握。 

  用這個眼光來看過去若干年京港兩地在香港民主化問題上的衝突和磨合,必須承認,雙方經歷了一個逐漸趨於務實並加以理性調整的過程。從泛民主派來說,雖然普選的理念符合現代文明範疇,但卻忽略了北京原有的政治文化,以及在這一政治文化基礎上,再加上由於泛民主派策略不當而導致的北京對外部勢力介入的潛在擔憂;從北京來說,對香港民主化“可控性”的把握值得理解,但似也存在對香港作為一個雖尚無民主體制,但卻是自由多元社會及其精神本質的把握空間。 

  更重要的是,無論是三十年的改革開放還是近二十年的市場經濟,都是使中華民族不但逐漸實現共同富裕,而且逐漸實現更多心靈自由和政治文明的不歸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和香港的民主化進程,不但是中華民族進步歷程的一體兩面,而且京港雙方並不存在戰略方向的本質分歧,有的只是策略上的不同理解,而這種互不理解往往來自雙方對各自原有政治文化及其成因的陌生。與此同時,雙方似乎也忽略了其互動過程中的另一些共同特征:雙方都抱有相對一致的民族認同,即便是泛民主派內部最為激進的人士,也是台獨的堅定反對者。 

未來互動:仍需戰略思維 

  此次香港民主黨與中央政府達成的溝通和妥協,雖有雙方在“置之死地而後生”之後的無奈,但還是體現了雙方的理性和務實精神。就像任何政治都是妥協藝術一樣,在此次雙方的溝通和妥協過程中,雙方都是贏家,雙方都巧妙地既改變了自身,又改變了對方。因此,此次最大的贏家是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在內的全體中華民族的人們。 

  在這一過程結束後,泛民主派內部將面臨從分化到重組的過程;對北京來說,也有一個重新思考如何與香港社會展開更為良性互動的問題。在這一進程即將展開之際,從上述的戰略高度做一些思考,恐怕並非多餘之舉。 

  作者是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