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父母皆禍害?

http://www.CRNTT.com   2010-07-12 12:58:05  


 
兒女是他們惟一的信仰

  方馨認為,宗教能讓她內心平靜,從容面對生老病死。而在父母看來,“信上帝有什麼用?”

  如今,“矛盾就這麼輕易地被一團肉乎乎的嬰兒解決了。”方馨笑說。

  2004年方馨大學畢業留京工作後,一度緩和的家庭關系又開始變得緊張。緣由是父母執意搬到北京同住,將家鄉的房子賣掉,供女兒女婿提前還完房貸。“好幾十萬的高利貸啊,”父親至今都不習慣講商業貸款,“欠人家這麼多錢,你們晚上睡得著嗎?”

  對金融工具的抵觸,是50後父母的生理性反應。除掌控著當下話語權、最優社會資源的同齡精英,絕大多數普通的50後父母至今還住在單位的福利房裡,不習慣欠人錢,不用信用卡,不敢預支未來。

  眼下,他們卻又紛紛承擔起奮鬥在一綫城市,即將成家立業的子女們最頭疼的立足成本——房子。開心網曾組織過一次在一綫城市買房調查,80%的參與者承認,首付甚至全額支付房款,來自於父母。

  在大多數情況裡,50後父母,而不是他們剛出道,微薄工資還不夠填厠所地縫的80後子女,成了天價房時代的“房奴”。

  方馨與先生抗拒用父母的錢,對長期共同居住也感到糾結。來北京居住不久,母親就開始催方馨生孩子,並在做完一切可以搶到做的家務之後,會拿出隨身攜帶的一團毛綫,開始為不知何年何月才會誕生的外孫織毛外套。“以前,集體主義是他們的信仰,現在,兒女成了他們惟一的信仰,”方馨說,“母親總說,父母活著的意義,就是為子女服務。”

  有更極端的“為子女服務”的故事,梁小利,生於1984,家鄉偏居廣東農村。大學畢業在佛山謀到一份教師工作後,在家務農的父親卻因為了給在大城市上學的女兒攢學費,長期在烈日暴曬下幹體力活,被查出患上黑色素瘤,一種皮膚癌症,晚期。

  方馨最終決定要孩子,緣於計劃外的懷孕,方馨父母也意外體會到女兒沒入黨的“好處”。大學期間皈依天主教的方馨無法接受墮胎。

  這點一度成為方馨與父母之間的嚴重分歧。方馨認為,宗教能讓她內心平靜,從容面對生老病死。而在父母看來,“信上帝有什麼用?”而且,早年的教育讓他們堅信,一切宗教都是唯心主義。

  如今,“矛盾就這麼輕易地被一團肉乎乎的嬰兒解決了。”方馨笑說。

  生產後,方馨將大部分精力投注到了女兒身上——托同學從香港快遞奶粉,甄選嬰兒早教機構,極力游說父母,還是別一次性還清房貸,將手頭餘錢買套學區房,盡力讓女兒從小學到大學,都能上北京最好的學校。“母親那時就笑了,”方馨說,“說我還不是和他們一樣,將自己期待的模樣,早早就強行施加到了她可憐的外孫女頭上。”

  當媽媽的方馨每天上網的時間大大減少,她也很少再去逛“父母皆禍害”小組了。“父母皆禍害”管理員張坤注意到,兩年裡,小組成員的流動性很大,活躍的組員總是一撥一撥的,每天都有新人加入,每天也都有人悄悄離去。

  江燁還在裡面潛水,絕大多數情況下,她就看著,不說話。在現實生活中,她一如既往地是父母的驕傲與精神支柱。和幾乎所有組員想的一樣,她這輩子都不會告訴父母世界上存在過這樣一個小組,而且,她還是其中的一員。

  (應采訪者要求,方馨、江燁為化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