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2元宿舍 當鏡頭照到那些女性民工……

http://www.CRNTT.com   2010-07-28 12:13:48  


 
2元女子宿舍:住戶多夫亡離婚遭家暴婦女

2010年07月21日 中青在綫

  人!全是人!20多個女人,像沙丁魚一樣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一個挨一個的鋪,鋪上是抹布一樣分不清底色的床單。“住宿24小時:2元”,是這里人頭攢動的原因。

本報記者 從玉華

  戚小光扛著攝像機,原本是要拍一個“很主旋律”的題材,一個有愛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是,當跟著這個女人左轉右轉進了一條胡同,順著黑洞洞的樓梯上二樓,推開那扇鐵門,他整個人驚呆了。

  人!全是人!20多個女人,像沙丁魚一樣密集地躺在高低床上。

  床就像偷工減料的木匠隨意搭成的,高低不平,有的床腿拿磚頭、鐵桶墊著。一個挨著一個的鋪,鋪上一條條打著補丁、抹布一樣分不清底色的床單。外牆上貼著“上門打針”、“見證收款”、“高價收藥”、“招聘”等花花綠綠的廣告,其中一張A4紙寫著:住宿24小時:2元。

  2元,這就是人頭攢動的原因。

  機器就那麼靜靜地轉著,戚小光突然“心里汹湧澎湃”,盡管處在同一座城市里,這卻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這個吉林省吉林市電視台的記者,對農民工忙碌的場面一點兒也不陌生。他有時候也會想:夜幕降臨時,他們像螞蟻一樣消失了,消失在哪里?這一次,他找到了“螞蟻穴”,他決心拍這個“消失的故事”。

  這一拍就是5年。搭檔們一個個離開了,只有他堅持下來。到最後,他都數不清素材到底有多少,“反正一分鐘不歇,電視至少能播上一個月”。

  紀錄片的名字很簡單,取自這家旅館陽台,蜘蛛網般的電綫掩映下,一個不起眼的半米高的廣告牌——女子宿舍。

“哭!哭當啥用,白扯!”

  張燕秒拖拉著3歲大的小芳找到這個半米高的廣告牌時,是14年前一個冬天的上午,母女倆第一次進城的時候。

  14年後這個盛夏的午後,她們仍然住在這里。床還是那張床,連床板上墊的海綿、紙殼子都沒變過,唯一不同的是,45歲的張燕秒兩個月前腿壞了,再爬不了上鋪,小芳已經17歲,不再跟媽媽擠在一起睡,住在另一張床上,也要單花一份錢。

  張燕秒第一次坐在這間宿舍時,跟人哭訴自己的丈夫死去,扔下兩個月的女兒,草房土地被占,日子過得“像腌漬的爛白菜”一樣。14年來,幾乎每來一個新人,都會坐床頭哭訴一番,哭訴的理由無外乎離婚、被打、亡夫、子女不孝順……就像一個單項或多項選擇題。可不用多久,就有人敲著床板,不耐煩地呵斥:“哭!哭當啥用,白扯!”

  當這些眼淚順著老婦人皺巴巴的臉、少婦花樣的臉,甚至孩子光滑的臉,滑落時,戚小光從沒有給過特寫,甚至哭得太凶的鏡頭,他會删掉,因為“眼淚只是她們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