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稅基窄福利少 香港窮人更多

http://www.CRNTT.com   2010-08-18 11:48:00  


對福利的過度追求,也是對奮鬥的迅速侵蝕,香港人需要警惕。
  中評社香港8月18日訊/“令人比較擔憂的是,現時香港社會正瀰漫著一種‘不勞而獲’的心態,不同階層的人都在要求不同程度的福利,卻從來鮮談錢從何來。”“現時社會怨氣已經到了危險地步,我們不能不變。和諧社會,不能只靠口號,而是要靠勇氣、承擔和犧牲。這對香港現今一代的基層,及往後世代的基層,有利而無害。”《大公報》今天登出時事評論員馬億洋的文章“稅基窄福利少窮人更多”,文章內容如下:

  大地產商最賺錢納稅最多,既然他們控制了特區政府的“水路”,導致他們享有特權,那麼解決方法就在於改革稅制了。可是,怕影響基層而不擴闊稅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稅基窄,代價是提供予基層的福利不足,貧富差距越拉越大,窮人越來越多,更加不敢擴闊稅基……

  “在樂活道上那一對伴侶,如何疲勞仍沉溺工作裡;有人害怕再沒工作,無法進睡……哪個膽敢不進取?誰因安居不安而顧慮?”古巨基主唱、林夕填詞的新曲《時代》,一語道破了香港的現況。香港好些人活不樂、睡不穩、居不安,有“五十後”說“我沒有生果金”,也有“八十後”說“我沒有居屋”,這些人充滿怨氣。

  這是誰的責任?不少人會答出兩個答案:“特區政府、大地產商!”或者兩個答案合併為一個:“因為特區政府勾結大地產商!”

                      “官商勾結”從何談起

  最近,社會要求政府打擊大地產商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似乎政府仍然採取保留態度,例如一直不表態支持立法監管樓宇銷售。

  不少人認為行政長官由選舉委員會選出,而選舉委員會的大部分成員都與大地產商有關,立法會內的功能界別與大地產商也“和諧共生”,因此特區政府不敢對大地產商下手。

  這是個很流行的論述,但其實這個論點說服力不強。首先,溫總曾經囑咐曾特首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而貧富懸殊顯然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對於特首來說,其“老闆”是溫總而不是大地產商;再者,這是曾特首最後一任任期,他已經沒有連任壓力,換言之,他不用怕大地產商下一次不投他的票,因為他已經不會再參選了,利用剩下任期,來為自己博取聲譽、在歷史留名似乎更為可取。

  既然問題不在“政制”,那麼政府為何畏懼大地產商?這就要從我們的“稅制”談起。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在2009年5月13日回應立法會議員時表示,350萬勞動人口中,不到一半人需要繳納薪俸稅;納稅最多的10萬名市民,所納稅款已佔薪俸稅的65%;70萬家註冊公司中,只有大約7萬家需要繳稅,而繳稅最多的1000家公司已貢獻超過70%的利得稅收入。納稅的人少,稅收自然少,剩下的靠什麼填補?賣地!賣地收益佔政府收入的三成,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比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