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化解高樓價 香港需有通盤規劃

http://www.CRNTT.com   2010-08-19 11:52:02  


香港的高樓價與政府土地供應不良有很大關係
  中評社香港8月19日訊/全國政協委員陳振東今天在《文匯報》發表文章“化解樓價高企需有通盤規劃”。作者表示:“安居樂業是全世界老百姓的共同追求,世界各地政府亦因此而不敢對房屋供應與樓價問題,採取完全放任不管的態度。因為,樓價高低不只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以至政治問題。一旦處理不慎,將會激化社會矛盾,甚至破壞社會和諧及政權穩定。樓市關乎全局,政府應廣開思路,集思廣益,進而多管齊下,作出最佳處理。”文章內容如下:

  香港蕞爾小島,地少人稠,土地是最寶貴的資源。香港政府對於房屋及土地問題向來關注,尤其是回歸後曾因房屋及負資產問題鬧至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民怨沸騰。及後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令整體經濟以及樓價重上升軌,負資產問題更是直到七八年後的今天,方才逐步化解。因此,如果說特區政府對此問題不予重視,無疑是不符事實。但也可能是過於從反面吸取了當年未能及時維護樓價,以至在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雙重夾擊下,香港樓價狂瀉六成、負資產多達10萬戶的教訓,特區政府近年來除了千方百計維護樓價向上之外,不願對樓市採取有力的引導及調控措施。以至積重難返,問題爆發-近兩年來,各國為因應全球性金融海嘯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大印鈔票,以至大量熱錢流入香港,令樓價重現97年日升夜漲的狂熱景象。部分豪宅的價格,更已重上九七水平,社會上抱怨樓價太高未能置業的聲音再度響起;要求政府復建居屋,讓無力承擔現在樓價的市民“上車”,重新成為大眾討論的焦點。

    不應當只從反面吸取教訓

  香港目前的土地政策,表面上看最大的毛病在於樓價狂飆,脫離了夾心階層的置業能力。而樓價上升,與過去5年私人住宅落成量處於極低水平有關。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卻還在於本港缺乏目光長遠的房屋政策,無法解決如何穩定提供足夠的土地,讓樓市健康發展解決這一頑疾。何況,當局已經預計到30年後,本港人口將增至近900萬人,若還不認真面對土地從何而來、樓宇在何興建的問題,則樓市所引發的經濟、民生、政治和社會隱患只會愈來愈難以拆解,今屆政府縱然拖得過去,未來的特區政府亦難免再遭重創。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