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沈彬:中石油“敏感詞”是怎樣煉成的

http://www.CRNTT.com   2010-08-23 10:07:39  


 

  外國的“政治正確”,是在左派思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表現為在公共領域避免可能傷害到弱勢群體的話語姿態,比如,黑人不能叫黑人,得說“非洲裔美國人”……政治正確涉及種族歧視、性別平等、反戰、反歧視同性戀、環保等話題。政治正確已與“正確”無關,與事實的真假判斷無關,它只是為全社會所認同的規則,不接受這些規則將有嚴重的後果。

  而中國的民間政治正確標準則是內生的,不是外來的;是在一場場輿論事件中逐漸形成共識的。就本人的體悟,當下民間的政治正確大概包括:保障言論自由,弱勢群體的權利和尊嚴應得到保障;貶斥所謂“既得利益階層”……

  這個標準確立得如此迅速、廣泛和堅固:先是在網絡空間得到確認,再到新興媒體的全面認同,之後傳統傳媒也接受了,政府官員以及像中石油這樣的壟斷國企也不得不接受。2008年的“兆山羨鬼”、“秋雨含淚”事件,就是明證,這放在十年前是無法想象的。在這個“政治正確”的標準之下,輿論出奇一致地為被強拆遷戶呐喊、對城管“污名”、這個中國的政治正確標準,已經和外國的一樣,不是事實判斷問題,而是底線問題。一如中石油現在連“產能擴張”、“占領市場”都不敢說了。

  在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的“公共空間”學說中,大眾公共傳播制度與實踐之間和民主政治的制度與實踐之間有著長期不變的聯繫。無疑民間話語權的逐步確立,對於中國公民社會的構建有著重要意義,這樣的路徑可能是大家沒有想到的,卻成為了集體無意識,正所謂“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不知不覺,民間“話語權”開始發力。

  作者:沈彬,律師、評論人 來源:2010年08月23日08:20時代周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