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攤牌吧,房價

http://www.CRNTT.com   2010-08-29 08:56:24  


 
  博弈牌

  據說“空置率”話題最早興於2004年。誰是“原創”已不可考,但易憲容無疑是將其發揚光大者。

  2007年一個夏日的傍晚,記者曾與易憲容教授坐在他家小區的花壇旁,一邊揮趕蚊子,一邊探討房地產市場危險的“泡泡浴”到底該如何收場——彼時宏觀調控已經“空調”了4年多,房價卻迎來了加速衝頂。在部分“帶頭大哥”的示範效益下,北京房價在過去的兩個月內上漲了20%。

  為了說明泡泡到底有多大,易教授當時特意強調:“你看很多小區,天一黑有多少戶亮燈?住房的空置十分嚴重。”

  易憲容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他以每平方米不到3000元的價格在北京北郊的王府公寓買下一套200多平方米的複式住房。有段時間,他每天晚上到自己住的小區及周邊幾個小區去觀察,看看樓裡亮了多少燈,他發現,入住率很低。一位朋友告訴易憲容,他所在的高檔社區賣1萬多元一平方米,但入住的不到五分之一。一天晚上,易憲容駕車沿北京的二環、三環、四環轉悠,發現“到處是工地,到處燈火通明,整個城市像一個大工地”。

  於是從2005年7月,他向外擲出一個觀點:謹防房地產業要挾整個中國經濟。一時間,點燃了房地產業泡沫之爭的導火索。

  而在2008年6月,房價已從峰頂回落,“國內房價下跌將對中國的經濟帶巨大的災難”的說法甚囂塵上,業界掀起一輪呼籲政府救市的聲音。易教授再度圍繞“空置率”發出連珠炮似的反問,道盡了無房者的心聲:“只要有點良心的人,到北京房地產市場去看看,早幾年賣出的住房是否真正在解決居民最基本的居住需求?一方面是建好的房子長期空置無人居住,社會公有的資源嚴重浪費,另一方面許多居民連最基本的居住條件都無法得以滿足。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樣的房地產業要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麼?是僅僅增加中國的GDP嗎?是僅僅打造一些地方政府的房地產財政嗎?如果是這樣,這樣的產業要發展嗎?可以說,房價過高、房價高得讓大多數人購買不起是全國人都知道的常識,為什麼房價下跌就不可以呢?”

  今年3月15日,就在兩會結束的第二天,北京就以“三個地王三把火”,把樓市從“高燒”推向“瘋狂”。而眼下,正是“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密集出台後的深度博弈期。走勢不明,傳言四起。更令民衆“警惕”的是,中房協已多次“上書”國務院,建議暫緩出台新的緊縮性房地產調控政策。

  這似乎是一個有趣的巧合,每逢房價坐上瘋狂的雲霄飛車,或者調控進入向左走、向右走的關鍵時刻,“空置率”便會適時登場,拋出博弈中必打的一張牌:雖然不是王牌,但已足以挑動民意。

  引爆點

  有多少人買不起房?有多少小區到夜晚依然黑燈瞎火?這簡直就是現實版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然而“空置率”雖然早已是房地產宏觀調控必備話題之一,從前只是“餘興節目”,並沒掀起過如此大的聲勢。

  “空置率的話題能炒得這麼熱,主要是輿論導向在起作用。”長期服務於房地產開發市場的中建中匯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黎庭認為。在他看來,上海一套房子300萬-500萬元很平常,而2年前價格只有現在的一半。客觀上大家都認為房價漲得太快了,但是並沒有多少人去深入探討空置率,原因就在於這個統計指標個人不太容易進行。

  實際上引爆這一話題的“導火索”,早在今年3月14日,便在獨立地產評論人牛刀的個人博客上出現過。《6540萬閑置房將引發中國版次貸危機》一文寫道:“社科院城調隊說,全國閑置房共有6540萬套間,在建房有1250萬套間,如果以每套間3人居住的話,閑房和在建房相加共有7790萬套,可供2.6億人口居住。”並透露說,“7790萬套間是社科院從全國各地供電公司調查的數據。標准是,每戶每月電表零讀數,且6個月以上。”

  該說法曾被媒體廣泛引用,但同往常一樣,僅限於冒一下泡泡,隨後便整整熄火了4個月。真正將水徹底燒沸的關鍵環節,是兩家媒體的接力:7月底中央電視台的《經濟半小時》播出《中國上演空城計》;8月5日新浪網聯合全國百所城市發起“曬黑燈:空置住宅,我來證明”活動,僅北京地區論壇就得到了30萬網友的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