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民國範兒是個什麼範兒

http://www.CRNTT.com   2010-09-01 14:19:35  


 
  口述民國

  張鳴口述:五光十色說民國

  人人都特立獨行,有時特立得崇高,有時特立得猥瑣。牛人被埋沒不了,沒人因為你牛而壓制你,壓也壓不住。但凡有非常異議可怪之論的人物,或多或少都能得到一份尊重。

  民國史北洋時期,給人的印象,就是亂,眼花繚亂。十幾場仗同時開打,幾十個人物上上下下,說東道西。北洋統治不足16年,光元首就換了好幾位,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曹錕、段祺瑞、張作霖。至於內閣,就像走馬燈一樣,平均一年換好幾屆。當過總理的人,能編一個加強排。真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其實,大家還都沒唱完,觀眾連角兒都沒看清楚,就換人了,跑龍套的,就更無所謂了。

  那個時代,有自律甚嚴的軍閥,比如吳佩孚;也有渾身流氣的軍閥,比如張宗昌;有人辦大學,辦得有模有樣,比如張學良、唐繼堯;有人搞實業,比如張作霖、劉湘、劉文輝;有人搞農村建設,比如閻錫山;很正面,很值得說。但也有人濫發軍用票,胡亂徵稅,田賦預征到了21世紀,強迫人民種鴉片,種得本土鴉片到處都是,進口的印度煙土沒人要了,徹底實現鴉片的國產化。連軍閥里面,信仰都五光十色,有信仰社會主義的陳炯明,也有信基督的馮玉祥,還有信佛的唐生智和信道的劉湘。

  知識界也是如此,有學問大的泰鬥,也有混飯吃的南郭先生。好大學辦得可以跟西方比肩,爛的野雞大學也比比皆是。同樣是海歸,有名副其實的名牌學子,也有克萊登大學的高足。自由主義流行,保守主義也流行,連馬克思主義,一度都是學界的時髦,歷史界不搞唯物史觀,大家都看不起。

  至於風光無限的媒體,更是這樣,有引領潮流的大公報、申報,也有專門登載明星緋聞的晶報。媒體人有志向高遠,參與政治謀劃的高人,也有專門泡胡同,尋找花邊新聞的里手。張季鸞的社評,每每聳動天下,但晶報的流言蜚語,也照樣能害死阮玲玉。一般的上海老百姓,還就是喜歡後面的花邊,不樂聞大公報的高論。

色彩斑斕的時代

  那個時代,演戲的喜歡談政治,演半截戲,停下來發表演說,看客居然喝彩。政客喜歡唱戲,不會唱兩口西皮二黃的,就不算那個時代的官人。興致高的,還花了大錢下海做票友。軍人喜歡做文人,不穿軍服,偏愛長袍馬褂,跟文人詩酒唱和。文人喜歡談兵,有機會就穿回戎裝,掛上指揮刀,馬上照相留念。

  大人物都迷信武力統一,無論是袁世凱、段祺瑞還是吳佩孚,甚至包括孫中山。在北邊的要統一,在南邊的也想統一。但小一點的人物卻想分治,搞聯邦,聯省自治,比如陳炯明和趙恒惕。想統一的,統一不了,想分治的,也分治不成。所以,那年月最大的問題是,國家實際上是分裂的,大軍閥控制數省,大聲吆喝,小軍閥控制一個縣,也自己當家。中央政府,政令不出都門,市場不統一,貨幣不統一,國家弱,政府窮,最窮的時候,連中央政府各部都發不出工資來,各個駐外使節,下旗回國——因為沒有了經費。好不容易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卻名列末等,只能派兩個代表。自家的山東,被列強當成戰利品爭來爭去,自己卻說什麼都不好使。更讓人難堪的是戰亂,上千個大小軍閥,你打來,我打去,老百姓沒有一個穩定的統治者。通商口岸還好,但是內地,則飽受戰亂之苦。這樣的國家,離仁人志士富國強兵的理想,實在太遠。

  要說好的,也有得說。資本家感覺,做生意挺容易,除了戰亂,沒有什麼人幹涉他們。教授和學生感覺也好,但凡提得起來的大學,無論國立、私立還是教會大學,個個像樣,大學自治,教授治校,學術自由。他們感覺校長不像話,立馬就可以起哄驅逐。一做了教授,就是總統來了也可以不理不睬,在課堂上愛怎麼講,就怎麼講,從不擔心因為學術以外的原因被開了。報界的人士更是牛氣,民國時期的牛記者,儘管在北洋末期被殺了兩個,但那是真正牛氣的時代,不管政要還是軍閥,記者想罵,也就罵了。罵了之後人家給錢,收了錢還是罵。連國粹京劇,都是民國時期得到的光大,什麼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須生,都是民國人弄出來的好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