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解決養老金空賬不能靠推遲退休

http://www.CRNTT.com   2010-09-16 10:28:53  


 
  ※養老金何來空洞

  上一代人養老本該由自己承擔一部分,當代人承擔一部分 
 
  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養老保險為現收現付制,即用當年的繳費(收)支付當年的支出(付),當期工作人員的繳費用於支付已退休人員養老金,其退休時的養老金則由下一代工作人員繳費來支付,並代代相傳。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較少的工作人員已經供養不起較多的退休人員。因而,中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起實行由“現收現付制”到“部分積累制”的改革。“部分積累制”模式下,參保人員工作時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於支付當期退休人員養老金,另一部分預先積累在本人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中。“部分積累制”如果完全建立起來,未來退休人員用工作時積累的個人賬戶資金支付自己養老金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下一代負擔。下一代負擔減輕,老齡化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但上一代人由於制度尚未建立沒有個人養老金積累 
 
  但是,體制在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換過程中出現了麻煩,已退休人員由於社保制度尚未建立,並沒有個人賬戶積累,只能全部來源於參保人員繳費。當前的工作人員繳費的一部分進入個人賬戶;剩餘的部分才進入統籌基金,因而不足以支付當期已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形成統籌基金缺口。 
 
  當代人的養老錢被“寅吃卯糧”挪用填補轉型成本 
 
  在無專項資金彌補缺口情況下,只好動用在職人員個人賬戶資金,個人賬戶無錢,就產生了“空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來,由於退休人員增長、參保繳費人員增長、繳費工資增長等原因,個人賬戶已經積累到1.3萬億元的空賬規模。養老金空賬實質是在制度轉型下產生的制度成本。但國家未對在實行社會保障改革之前已參加工作但尚未退休的職工所欠下的“隱性債務”進行明確補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