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吳清輝:香港興辦私立大學須三思

http://www.CRNTT.com   2010-10-30 00:19:18  


吳清輝校長接受專訪
  中評社香港10月30日電/香港已經把強化教育產業作為提升香港競爭力六大產業之一,但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方向?如何才能從整體上強化香港的競爭力?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為此,全國人大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代表《中國評論》月刊專訪了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教授。吳清輝教授目前還擔任由北京師範大學和香港浸會大學合辦的“聯合國際學院”的校長。《中國評論》月刊十月號以《香港興辦私立大學須三思而行--訪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為題發表了這篇專訪,文章內容如下:  

  教育產業不能與具體公司等量齊觀 關聯效應必須考慮

  劉迺強:香港教育產業如何發展是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有建議發展私立大學的,也有計劃建立新校園和進行校際合作的。首先想請校長宏觀地談一下,香港發展教育產業是否可行?包括在香港這麼一個城市,是不是有必要成立私立大學?而目前香港輿論中,似乎教育產業最主要的就是要興建私立大學。  

  吳清輝:我的理解,您這個問題是兩方面。一個是香港提出的六大產業中的教育產業有沒有前景,另外一個是香港有沒有必要設立私立大學。

  首先,我們應該給教育產業下一個定義,因為一說起產業,我們馬上就會聯想到投入多少,產出多少。

  我所理解的教育產業,並不是組建一個教育機構本身能夠賺錢,而是著眼於教育可以帶來很多協同性、關聯性的效應,能夠使得某一個地區更加發達。

  關聯效應表現在幾個方面,包括人才的引進。比如外地的人慕名來求學,求學的過程中受你影響,畢業後可能選擇留下來為本地社會服務,即使選擇離開一般還是會說母校所在地的好話,除非你是很差。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外地學生來讀書,本身就是消費者,父母不僅來而且可能給孩子買房子,諸如此類,相關的效應是很多類型的。廣義的教育產業應該從這個角度看,而不僅僅糾纏於獨立的教育機構可以賺多少錢,否則就很難算了。

  對於將香港辦成一個教育樞紐,我是其中一個提倡者。我當時的立論是說,香港的高等院校水平不錯,我這麼多年從事高等教育,可以說這個話。而一個地方的教育好不好,畢竟是要靠高等教育來帶頭;沒有好的高等教育,你說一個地方的教育如何如何好,是不太容易說服人的,一般不可能由一個中學帶動一個城市的教育水平。正因為有不錯的高等教育,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吸引外地學生來念書,當然我們還是需要做很多配套的工作。同時,我們也應該有條件走出去到外面辦學,不僅幫助臨近地區發展,另一個角度看,也是延伸我們香港的影響力。

  我提出樞紐的概念,就必須有入有出,只入不出就不能算是樞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