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湧:中國政治改革中知識界的缺位

http://www.CRNTT.com   2010-11-02 08:55:44  


 
“市場原教旨主義”走火入魔

  當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發展到走火入魔的程度時,他們就會幻想出一些敵人來強化自己的立場。比如,你一提出對市場運行的某些不良後果需要限制,他們就指責你要回到計劃經濟,並且馬上以一種憶苦思甜的口氣,描述計劃經濟時代血淋淋的現實。當然,這方面新左派負有很大的責任。比如,新左派對於西方的霸權和民主制度本身不作區分,並經常通過美化計劃經濟甚至文革來批判當今市場經濟的現實,迎合了具有挫折感的公眾盲目的懷舊情緒。這恰恰反映了政治自由主義推展不足、中國公眾無法充分反省過去的現實。但是,“市場原教旨主義”也在陷入新左派給他們定下的思維框架,覺得一說要規約市場,就只能回到計劃經濟時代的政府。

  政治自由主義所追求的是人類在各個方面的自由。這包括政治自由、社會自由、文化自由、和經濟自由等等。當一種自由和其他自由能夠互相嵌入(embedded)時,這種自由本身也就比較有保障。比如,市場經濟所提供的經濟自由,為實現政治自由創造了便利的條件,民主制度所提供的政治自由,更好地保障了市場經濟的運行。這也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大多存在於民主憲政的框架中的原因。但是,這些方面的自由,並非永遠相輔相成,有時會發生衝突。比如,選民可以通過投票推動某種公共政策,對市場競爭所創造的財富進行再分配。文化自由中宗教、媒體等方面的壓力,也具有財富再分配的傾向。這時,各種自由會進行博弈。當一種自由獨大,侵犯了其他自由時,自然會受到其他自由的反制。自鍍金時代以來美國的自由市場競爭引起巨大的貧富分化,從文化、社會、政治等層面的自由中就孕育出“進步主義”、“新政”等等,對之進行修正。蓋茨、巴菲特的慈善行為,在很大程度也是為文化自由所驅動的。

  用體育來類比,自由主義像是個奧林匹克,鼓勵人們在各種項目上的自由競爭,甚至不斷吸納新的項目。“經濟原教旨主義”則認為只應該有經濟自由這一個項目,即所謂“市場經濟”。這種“市場原教旨主義”,無論在中外,都並非子虛烏有的稻草人。比如,當美國的工會運動興起時,就有許多“市場原教旨主義者”指責這是一群懶人企圖不勞而獲、集體破壞市場秩序,政府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站在這些人一邊,對工會運動加以打壓。怪不得那時工會特別怕政府出來進行勞資調停。

  但是,一些“社會達爾文主義”的信徒,後來也很快改變了立場,明白即使是弱肉強食的競爭,也並非僅僅市場這一種競爭。那些在這一遊戲中玩不過卡內基式的企業家的人,有自由從事他們所擅長的項目,比如組織工會、投票等等。維護經濟和政治社會等領域中多重自由的博弈,對自由主義者來說比維護某孤立領域之內的單一自由更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