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薛湧:中國政治改革中知識界的缺位

http://www.CRNTT.com   2010-11-02 08:55:44  


 
自由主義在中國推進有缺陷

  中國的主流經濟學家討厭網絡民意,反對集體協商等等,都體現了“市場原教旨主義”中的反自由主義的傾向。眾所周知,自由主義在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推進都是有缺陷的。但是,推進畢竟是進步,不能因為不徹底就放棄。我們不能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不完善就回到計劃經濟,也不能因為網絡媒體不完善就認為“網絡民意不是民意”。要真按這個邏輯,你也可以說美國的選票也不是民意 ,因為許多低收入階層不去投票。

  中國的市場經濟是不完善的經濟自由,中國的網絡媒體也是一種不完善的文化自由。一個學者如果從事學術活動,當然可以堅持“正確的觀點不需要投票”,否則牛頓、愛因斯坦也許永無出頭之日。但是,當進行公共政策的討論時,文化領域和經濟領域的理念就必須進行自由博弈才行。比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弗里德曼提出教育券的理念,也許很正確、很符合經濟自由的原則,但是,那些從來沒有受過經濟學訓練的家庭主婦、足球媽媽投票反對,你凑不夠票數則再正確也不能強制執行。事實上,有能力強制維護“市場邏輯”的政府,比起沒有能力強制執行這種邏輯的政府來說,也許會得一時之利,但從長遠看還是後者更能保證經濟自由。

  可見,“市場原教旨主義”不僅不是一個子虛烏有的稻草人,而是滲入中國自由派經濟學家思想深處的病毒甚至癌細胞。他們認為,只要中國出了個姚明,籃球就是唯一的體育項目。如果一個1.5米的小個子想練體操,那也成為違反自由競爭的原則了。像討薪、集體協商等等經濟領域的博弈,本來在推進政治自由中具有重大意義,但遭到了主流經濟學家的敵視。許多經濟學家私下以印度為例證,稱民主目前在中國交易成本過大、應該緩行等等,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應該說,市場派經濟學家一度是中國自由主義的主力,也是自由主義者在體制內獲得了最大發言權的群體。但也正是他們,有意無意間背叛了自由主義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界在政治改革中被邊緣化,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作者是美國波士頓薩福克(Suffolk)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