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李澤厚:改良不是投降,啟蒙遠未完成

http://www.CRNTT.com   2010-11-09 11:33:13  


 

絕對權威只能維持一時,不能大肆提倡

  南方周末:你主張中央應有權威,否則容易造成地方割據,但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社會發展狀況差異很大,有人以為中國應實行地方自治,這樣更有利於經濟發展,你怎麼看?

  李澤厚:中國現在不能搞,一搞就內亂,割據力量中國歷史上就有。我跟美方不談西藏問題,我是反對達賴他們搞那一套的。

  包括韓國、日本都覺得,中國太大,這個國家起來不得了,最好你分成幾個小國家。

  歐盟是最了不起的進步。那麼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理念,那麼多仇恨,兩次的世界大戰都是德國打起來的,結果都在一起了。為什麼?因為聯合起來,搞一個共同市場,對大家都有好處。中國這麼好的共同市場,你難道要把它搞掉嗎?

  南方周末:你反對新權威主義,新權威主義與你主張的中央應有權威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李澤厚:根本區別是我有一個前提,我這個絕對權威只能維持一段時間,而且不能大肆提倡,你在理論上鞏固這個是不行的,中國有些事只能幹不能講。

  南方周末:一講就會固化它?

  李澤厚:就是。現在有人講“中國模式”,中國模式還沒有啊。任何一個社會,特別是任何一個政府都需要有批評的聲音,這在自由主義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強調這個東西(絕對權威)就可以壓制一切。我講的絕對權威並不是壓制一切,恰恰相反。

歷史在悲劇中前進,要使悲劇盡可能小

  南方周末:你講過中國現代化的“四順序”說:經濟發展-個人自由-社會正義-政治民主,這些年來,你對此順序有無修正?

  李澤厚:“四順序說”是我在十五年前提出來的,當時反對意見很多,被人罵得一塌糊塗,因為他們就要求政治民主嘛。大體說來,我還是堅持我的“四順序說”。但是,現在我比較關注的是教育問題。

  南方周末:為什麼這樣排序?

  李澤厚:我把政治民主擺在最後,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為應該把政治民主擺在第一條,先搞政治民主,經濟才能發展,我從來就不贊成這個看法。1980年代我就認為(老實講這是馬克思的理論)經濟基礎最重要,政治民主今天搞成了,經濟基礎不改變,一夜之間就可以回到專制,這在非洲有很多的例子,菲律賓、海地搞政治民主也搞得一塌糊塗。

  1990年代初我舉過法國拿破侖第三的例子,那20年經濟發展最快。韓國、台灣地區當年經濟發展為什麼快?因為它有這個絕對權威。在中國,要修一條路,(政府定了)其他人都得服從。絕對權威在初期是能夠取得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保障,有時候付出一些代價不可避免。想所有的東西都進步不可能。

  莊子很早就講過,“有機事者必有機心”,但是用杠杆打水總要比人打方便得多,歷史不能倒退,歷史是在悲劇中前進的,關鍵是要使這個悲劇減少到盡可能小的地步,所以我就專門講“度”。

  1980年代我就講,這個地方要蓋一個工廠,環境會受到污染,那當時當地人歡迎你來蓋,為什麼呢?他可以進工廠賺錢,那比他種田要好得多,所以他歡迎你來,因此政府的決定就要講個“度”。“度”是隨著時間、地點變動的,能把握好就叫藝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