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重慶“再學工農兵”給錯了力

http://www.CRNTT.com   2010-11-12 09:25:19  


  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訊/重慶市委、市政府宣布,將重點開展“六個一”活動,包括到企業做工一個月、到農村“三進三同”一個月、學軍一個月等,確保75萬大學生在校期間參加不少於4個月的社會實踐。 

  這番“再學工農兵”引起熱烈討論。倡導者認為,此舉有利於培養大學生成為又紅又專接班人;支持者認為,與大地貼得近,才能把天空看得遠;質疑者認為,學習工農兵之後,可能立志當城管。

  然而,我們似乎並沒有聽到重慶大學生自己的聲音。

大學生確實很需要增加社會實踐 

  就業的需要

  根據調查,大學生畢業找工作時,招聘單位最不看重的是獲獎證書,最看重的是實踐經驗——超過85%的用人單位會關注大學生是否有同行業的實習經歷。

  事實上,多數大學生之所以熱衷於社會實踐,主要目的也是為了以後找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收獲工作經驗之外,也有助於形成自己的職業規劃。即使真的沒有學到什麼,耳濡目染,發揮想象,也能增加簡歷的厚度。

  綜合發展的需要

  對很多人而言,大學是一種“補課”,之前的歲月為考試連軸轉,進入大學後才開始觸摸真實的社會。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實踐有著特殊的意義,讓你重新認識和定位自己。

  社會實踐機會總體匱乏

  像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學生社團比較完備,社會實踐比較豐富,只要有足夠的意願和物質條件,不愁沒有合適的實踐機會。

  然而,絕大多數高校的社會實踐機會仍然相當匱乏。儘管普遍成立了“就業指導辦公室”,但具體到為學生提供和尋找實踐機會這類事情,因為介於教學部門和就業指導部門工作的“中間地帶”,往往被忽視。

  很多高校會布置社會實踐的“假期作業”,一旦出現比較好的社會實踐機會,往往競爭得頭破血流,有的學生一再放低要求,最後連免費實踐的機會也沒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