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壓力並未解脫

http://www.CRNTT.com   2010-11-18 08:07:34  


在國際貨幣體系沒有根本改變之前,中國一定要嚴格貨幣流入的管理。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訊/雖然短期內首爾峰會不可能改變6000億美元購買國債和8月宣布的每月購買350億美元國債以取代將陸續到期的抵押貸款債權的既定安排,也不可能對1972年以來的實質性的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有任何改變;但首爾峰會內外各種聲音已提出了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強烈訴求。

  經濟參考報發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文章表示,首先是全球貨幣體系改革。各國出手幹預匯率,本身就是重新設定匯率之“錨”的行動。不過,對近期美聯儲仍然主導弱勢美元的形勢要做好充分準備。按照美聯儲的既定計劃,未來8個月,將有8500億至9000億美元注入金融機構,而不只是6000億美元。更值得擔心的是,對金融機構的注資並不能改變美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和失業率改善的問題,而美國金融機構衍生品方面的問題高達2萬億,美聯儲是否會借經濟沒有改善之名,實施第三輪甚至第四輪購買國債計劃?近期美元匯率回升很可能只是首爾峰會期間的短期變化,雖然美元繼續大幅貶值不太可能,但是弱勢美元持續的概率很大。

  其次,相互評估讓世人看見改變國際遊戲規則的一抹曙光。首爾峰會強調各國之間相互評估各類經濟指標,而不是部分國家甚至某一國說了算。這是G20機制下推動的國際遊戲規則的改革,是國際社會的進步。過去主要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說三道四,比如匯率和貿易,美國財政部的報告對各國匯率水平和匯率政策,或者是美國國會通過聽證方式,對各國匯率和貿易行為做出評估和判斷,而且把這種單邊評估作為其制定政策和法規的依據。這些評估和政策當然非常偏頗。國際組織,比如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過去也主要評估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指標和宏觀政策,面對這次由發達國家引發的經濟危機,以往的偏見使他們失去了對世界經濟形勢判斷和評估的權威性,所以被迫改革。不過,相互評估需要一個共同可接受的基本標準,否則,各執一詞也會使得相互評估變得沒有意義。我們寄望G20能提出更多事關國際市場遊戲規則的新問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