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翁同龢後代翁萬戈:六世家藏傳奇

http://www.CRNTT.com   2010-12-11 09:50:06  


 
  說著,翁萬戈被一封密信吸引住了:“今日太後臨朝問康、梁事,甚急,面有怒容。弟之薦康、梁也,衷心無一毫不能告人處。足下所知,而世人作共見也。康、梁有經世之才,救國之方,此弟所以冒萬死而不辭,必欲其才能為所用而後已也。今遭時忌,必欲抑之,使不得行其素志,究何為哉?是何心耶!太後且有不得康、梁,翁某亦有罪咎之語。嗚呼,翁某豈畏罪之人哉?徒以有鯁在喉,不吐不快耳!足下知我最深,將何以救之耶?方寸已亂,書不成句,惟知我者諒之耳!敬頌 尊安 弟同龢上言 閱後乞付丙丁OO”

  密函無抬頭,據推測,是寫給總理衙門大臣廖壽恒的。“這正是緊張的時候,可不是鬧著玩啊。今天看了半天,我覺得這封信最重要。”甲午戰爭時,翁同龢反對妥協,力主抵抗;戊戌運動中,力圖自強,舉薦賢才,擬定綱領性文件《明定國是詔》。光緒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拉開百日維新序幕。4天後,翁同龢被慈禧開缺回籍。戊戌政變後,又被即行革職,永不叙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翁同龢歸裡隱居,卒後追謚“文恭”。

  “收藏這麼豐富,打了鋪蓋也看不完,”翁萬戈幽默地說,等到合上最後一本,已過去兩個鐘頭,“我身體好的話,每年還是回來一次。老實說,人不能跟天爭,不論怎樣好的身體,92歲了。要是我還活下來,身體自然一年不如一年。回國很吃力,路途遠,十幾個鐘頭在飛機上。多謝各位!”老人向大家抱拳道別。

  翁氏家藏世傳六代,經百年歲月動亂,這批文物仍然大體得以傳諸後世。這一中國私人收藏史上的紀錄,是怎樣達到的呢?翁萬戈深思之後,認為最主要的是“家教”。在家教中,有一項非常突出:就是世代相傳的歷史感。這無疑是指示小輩吸取歷史教訓,及立身行事要對得起歷史。(作者何雁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0-12-10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