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世界為什麼改變了對中國的看法?

http://www.CRNTT.com   2010-12-21 10:48:30  


 
  中國國家龐大,內部事務繁多,領導層大多必須把精力放在內部事務。這也可以理解。問題在於,中國的發展是通過全球化取得,已經是世界少數幾個貿易大國。中國是世界經濟體的內在部分,並且已經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周邊外交、地緣政治、大國關係等所有方面也正變得越來越複雜。這要求中國必須具有一個非常重量級的最高權力結構和決策結構來協調外事。沒有這樣一個機制,不僅中國外交崛起純屬空想,而且外在環境也會每況愈下。

  高層缺乏有效的外交權力機構,外事的很多議程就落到了中層官僚手中。在很大程度上,中層扮演了其它國家高層所應扮演的角色。在這個層次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首先是中層官員的確如外界所認知的,正在變得比較傲慢。中層官員,無論是中央部委還是地方政府,是政策執行者,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一些官員在執行中央政策過程中,產生了“有錢就了不起”的感覺。中層官員有太多的自主權力,政策執行工具似乎變成了決策者。中國的錢是花出去了,但花的方式有太多的問題,結果導致了很多負面的效應。

外交事務政出多門

  其次是中間層外交聲音繁雜。在一些重大領域,正式的外交系統少有聲音,但其它部門的聲音則很宏亮。例如,最近這段時間,在很多問題上,軍方一些人的聲音過高,過強硬。中國實行“黨指揮槍”,軍方聲音大,外交系統聲音小,給外界造成錯覺,似乎是軍事替代了外交。地方政府也是這樣。地方政府,尤其是邊疆的一些省份,要發展經濟,和境外國家交往,這完全可以理解。但各方面所使用的術語則大多是戰略性的,加上一些類似於地方“土皇帝”的行為,給周邊國家造成不好的影響。

  中間層也往往缺乏理性的考量,例如在南中國海問題的表述上。儘管南中國海對中國的重要性如何表述都不會過頭,但因為涉及到那麼多國家,表述必須具有總體外交考量。一些官員沒有這樣的考量,隨意地不分場合表述自己的意見。今天,儘管中國並沒有官方的文件,公開說南中國海屬於中國的核心國家利益,但是一些亞細安國家和美國的確是這麼理解的。

  再次,中間層也很難從國家的整體利益來看待和處理問題,結果往往是該強硬的地方強硬不起來,如朝鮮問題;而不該強硬的地方則顯得無限的強硬,例如人民幣升值問題。在朝鮮問題上,儘管中國的心願是好的,即為了半島的穩定,但給人的感覺是,中國儘管總是站在朝鮮背後,但總不想真正有效地來制約朝鮮,這樣一步一步地被拖著走,最終釀成危機。在人民幣問題上,儘管升值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戰略問題,但中美兩國的巨額貿易逆差,的確是必須正視的。不解決這個問題,雙方各自的經濟難以持續,並且會給整個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而這個方面,中國又顯現出無限的強硬。這並不符合中國本身的利益。貿易平衡問題既可以通過人民幣升值來達到,也可以通過提高中國勞動者工資來達成。在這兩個領域,中國都有空間,但就是不能執行下去。當然,這裡不能忽視中層的既得利益問題。如果中層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那麼國家的總體利益必然受到損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