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退休高官的熱忱導出殘酷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0-12-22 09:48:49  


 
  很顯然,權力行為與權力語言之間,有著兩種邏輯。語言編織著一幅曼妙的圖景,而行為演示著一幅冷峻的畫面。冷峻的行為不可以不用曼妙的語言包裹,曼妙的語言也不可以落實為溫暖的行動。楊維駿帶農民上訪,這是將曼妙的語言轉為溫暖的行動,反對者顯然無法以已經慣熟的權力語言的邏輯來反駁,只能用同樣慣熟的權力行為的邏輯來對應,這就是所謂的“不恰當”、“不應該”、“不妥”。這種回應,從語氣上就是無力的、理屈的,它所憑依的是不言自明的行為邏輯和內在意圖,那些都無法冠冕陳辭。

  然而,權力體系的行為邏輯,其真實性和力量,遠遠超過漂亮的語言邏輯。這可以解釋為什麼當楊維駿以省政協退休副主席的身份,去給上訪農民開道,會受到省政協老幹部處一位處長的指責。一個處長指責省政協副主席,哪怕是退休的副主席,並且辯論2個多小時,這絕不是官場規則允許的,這也不是現在“民主風氣濃厚”的證明,而是表明一個官員觸犯了權力的行為邏輯之後,是多麼容易被權力系統從心理上清出隊列。

  如果在某些地方,權力系統本身對待民眾是淡漠的,那麼某個人對民眾很熱忱,這就是異數,體系會顯示整合的力量,對熱忱者給以標記,並通過各種壓力使之回到淡漠的道路上來,這是挽救。如果挽救不成,那就視為異類,作冷處理,乃至視為異己者,加以切割。

  楊維駿帶農民到省政協上訪,雖然帶人進門成功了,但信訪是失敗的,他對一個副秘書長說要到信訪處,副秘書長說要請示領導,他直接帶著農民到信訪處,辦公室空無一人。楊維駿得到的是軟釘子,閉門羹。

  更加不可理喻的是,這個89歲的退休高官,一旦管起農民的事來,不僅在權力體系內受指責、碰釘子,而且“有人托人轉告我再瞎管閑事,小心滅口”。我相信,這種滅口威脅不是來自權力體系之內,而是來自別的利益相關方面。但這種威脅表明權力體系的利益與從農民失地中獲得利益的方面捆綁之緊密,以至於這樣的集團可以威脅權力體系內的退休高級官員的生命。

  能夠說楊維駿的行為,是解決上訪問題的可行方式嗎?當然不能。信訪解決不了問題,以至於有楊維駿來幫忙信訪,這本身就是信訪的失敗,而且楊維駿也只是一個特例。就個人來說,楊維駿89歲高齡,血仍未冷,實屬可嘉。而他的熱心行為引發的那些故事,更加令人深思。一些個權力體系已不屑回應民眾的苦難,其中之人誰作回應,誰就是異類,這是殘酷的真相。

  (作者系《長江日報》評論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