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退休高官的熱忱導出殘酷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0-12-22 09:48:49  


 
  “有人勸,管閑事會被滅口” 

  新京報:帶群眾上訪,你想過政協有人來責怪你嗎? 

  楊維駿:真沒想過,所以當政協老幹部處的一位處長來我家責怪我開著專車帶群眾去政府上訪不妥,我很是憤慨,作為一個為群眾和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幹部,發揮餘熱體恤民情,反映民生疾苦本無可厚非,我覺得人民培養一個幹部那麼多年,幹部反過來不知道報效自己的衣食父母,這和動物有啥區別。 

  新京報:他們責怪你什麼? 

  楊維駿:說我開著政府配車帶農民信訪行為不妥。我就說你拿出政策和法規,哪一條規定政府配車不能用於退休幹部的調研,既然政府每年的工作報告都要徵詢老幹部的意見,那我就有義務有權利去調研,並將群眾疾苦反映給政府部門。 

  新京報:但開著公車為民請願的確罕見。 

  楊維駿:罕見才是不正常的。難道幹部的公車就是用來吃喝玩樂的?退休幹部的配車難道就是用來游山玩水的?這才不是為民服務的態度,政府給我配的車,那是人民給我的待遇,我會用他來做更多有益於人民的事。 

  新京報:那這個處長來責怪你,是不是代表組織上並不認可你的這一行為? 

  楊維駿:我覺得不是,可能只是某個領導或某一群人,他們會對我的行為反感,會覺得我這老頭瞎管閑事,也可能觸動某些人的利益。但我是在替老百姓說話,我問心無愧,心懷坦蕩,我在說真話,反映民眾真實疾苦。 

  新京報:說真話你有顧慮嗎? 

  楊維駿:我沒有,但給我反映情況的那個雲大學生聽說剛被政府官員找去談話,讓他勸我不要過問此事,否則讓他小心,我也因為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多次遞交群眾的信訪材料,有人托人轉告我再瞎管閑事,小心滅口,但我從不退縮,從政以來我屋內掛著自寫自勉的話,“以丹心照萬民,甘造坎坷不甘馴”。 

  新京報:你只有一個人,昆明市可能有很多信訪者,你能解決所有問題嗎? 

  楊維駿:我覺得還是體制有問題,為什麼那麼多失地農民,為啥那麼多人上訪,為啥暴力強拆和流血衝突不斷,我覺得在於一些主政者並非以民生問題為首重,而是追求那些看得見的政績,所以到處大拆大建,全國興起的“農民被上樓”運動就是典型,村莊改造村民卻失去自主權,農民生活和就業處於困境,許多官員只唯上、只唯權、只唯錢、只唯政績,卻忘了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個根本。 

  “即便在位,也會為民請命” 

  新京報:你如何和社會分享你的觀點? 

  楊維駿:今年我讓在北京的女兒為我開了博客,我將我的觀點發在博客上,希望更多的官員、學者和群眾都能來參與討論,為國家的民主和經濟的發展獻計獻策。 

  新京報:你的博客取名直言,博文中對一些現象提出批判,有網友覺得是因為你退休了才敢這麼說? 

  楊維駿:不是,我今年快90歲了,按說應該像許多退休老幹部那樣養花種草頤養天年,但我總覺得自己還能為人民做些事情,直言與反腐敗是我一輩子堅持在做的事,我在位的時候,遇見這種農民我還是會了解情況,確定是政府或某個部門的責任我依然會專車開道親自為其請命,占著官位不為民辦事那是對人民犯罪。 

  新京報:你專車帶道為民請命的事在網絡傳開後,很多人稱你為最可愛的官員,引起這種轟動,你想到過沒有?

  楊維駿:沒有,作為一個卸任幹部為群眾反映訴求沒什麼值得贊頌的,如果引起了網民的轟動,那只能說現在的官員真正為民辦事,對人民充滿感情的官員變少了,我也遇見一些幹部對群眾趾高氣揚、出去都講豪華排場,這些官員已經脫離群眾了。 

  新京報:周邊的人如何看待你的行為? 

  楊維駿:許多在職或退下來的幹部都很敬佩,很讚賞這種做法,當然也有人內心可能不認可,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些反對的官員,我覺得大多是只唯上、不唯民的人,價值觀不同不相為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