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默克爾:歐洲救世主?

http://www.CRNTT.com   2011-01-03 09:40:16  


 
扭轉了低迷的中德關系

  而同時,德國在外交上也在大步前行。2010年默克爾的訪華扭轉了自2008年以來處於低迷的中德關系,她不僅從中國帶回了數十億歐元的訂單,她極為簡樸的生活作風,也贏得了中國輿論界的好評。

  這並非作秀,默克爾生活簡樸即使在機械的德國人裡也顯得突出。在2005年當選總理的時候,她便是以礦泉水舉杯慶賀。

  “中德關系突破是戰略的需要,也是回歸務實的結果。目前價值外交是一個過去式。德國以製造業為主,中國是德國產品的主要買家。中德同為世界主要出口導向國,有很多共同利益。所以從實和虛的角度來說,中德都有接近、互相抱團的趨勢。默克爾領導德國從價值外交中回歸務實外交,也代表了一種理性的回歸。”針對2010年後半年中德關系的急速回暖,丁純為記者分析了其中緣由。

最大雄心:建立穩定平衡的財政

  在另一方面,默克爾還擔負起領導歐洲複興和歐盟擴張的重任。在過去的一年裡,和德國相比,歐洲另一傳統大國法國顯得暗無光彩。法國總統薩科齊的很多缺點—好表演、不穩重等都在和默克爾的比較中被放大。“法國現在需要重塑自己在歐洲的影響力。”一名法國官員對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表示—從法國人傳統的驕傲出發,這種委婉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經濟複蘇的成果需要鞏固,外交戰略的宏圖需要繼續實現,這些是默克爾接下來的工作。頂著強大的壓力,尤其是來自美國方面的壓力,德國最終通過2011年預算案,大幅削減了3.5%的支出並且把借款額從2010年的652億歐元(原定810億)削減到575億歐元。建立穩定平衡的財政,是默克爾的最大雄心。

  “但我必須說,默克爾並不是一個百分百的正面人物。她並非像外人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只能說默克爾總體上交了一張不錯的成績單,成績巨大,煩惱不少。”丁純提出了一些反面的意見,“反對黨指責她一開始對希臘見死不救,導致後來的花銷越來越大。另外德國作為出口大國,繁榮建立在別國的赤字上,必然承擔極大的壓力。內政上聯合政府內部始終不順。總之,富有的德國是歐洲經濟不振的買單者,這是對默克爾的最大挑戰。”

  默克爾面臨一個結構性矛盾即一個擴展的、由德國領導的大歐洲和德國自身國家利益尤其是發展理念之間的問題。這種矛盾最終將歸位於一種歷史哲學的命題:德意志的精神與歐洲的相容性,默克爾及她的先輩後繼們所理想中的歐洲是否能符合德國理性主義的傳統。

  歐盟是以法德為主導的,但是在具體構架上,薩科齊主張的歐盟政治建構是以16國為主體的“歐元區委員會”;而默克爾力主的則是一個由27個國家組成,吸納中東北歐國比如英國、瑞典、捷克、丹麥、波蘭等平衡法國的“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