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薛湧:中國人在美國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01-21 09:02:34  


  中評社北京1月21日訊/耶魯大學華裔女教授蔡美兒發布新著《虎母的戰歌》,講述了自己如何以一個“中國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待兩個女兒。節選文章在美國報紙刊登後,引起美國社會的強烈關注,並迅速掀起一場有關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孰優孰劣的大討論。上海新闻晨報專欄作家、美國薩福克大學副教授薛湧受邀撰寫系列評論,今天刊發最後一篇:“中國人在美國的未來”:

  四分之一世紀前,我在北京碰到位《紐約時報》的記者。雙方無法交流。我不懂英語,他不懂中文。我心裡埋怨他:“既然你遠道而來了解和報道中國,當然是你要學我們的語言了。”如今,我不僅學了英語,而且在美國用英文教書,也偶爾上報紙和廣播。可是,你再看看美國那些駐京記者,大多數還是不懂中文。也許有幾位能上街說幾句的,但能流利地上網閱讀的很少見,更不用說寫作了。有時你會吃驚:美國人難道就是這樣了解世界?

  也難怪,最近的民調顯示,大多數美國人還以為中國的GDP總量已經超過美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了。美國人意識到中國的挑戰,知道中國的孩子聰明。但是,習慣性的無知加深了他們的恐懼和惶惑,而不是理解。當他們想知道中國家長究竟怎麼教育孩子時,犯的是 《紐約時報》式的錯誤:讓那些不懂中文的人來講中國家庭。蔡美兒也許能說幾句客家方言,但普通話不會講,中文閱讀寫作恐怕也無法通過基本的測驗,自己在美國土生土長,只不過父母是菲律賓移民的華僑而已。她1962年出生時,華裔在美國人口中比例大致在0.13%左右,2006年在美國的中國人則占總人口的1.2%。這主要還是因為大陸移民的湧入。如今在美國學校裡表現優異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是大陸人的子弟。美國還有一項研究揭示出,華裔和拉美裔移民的學業表現,第一代和第二代最好,第三代開始跌落、接近美國本土學生的水平。從這個意義上說,蔡美兒不僅本人不夠典型,她的孩子那一代,正處在“優不過三代”的節骨眼上。難怪一些“正牌”的中國媽媽對蔡美兒很憤怒,覺得自己根本不是她那樣的人,也不像她那麼教育孩子,憑什麼突然“被代表”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