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台退役中將:軍事互信機制議題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1-01-25 00:18:50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議題及其解決

  一、軍事互信與政治互信的關係

  由於大陸方面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堅持,任何兩岸交流中的措施,都針對此前提保持疑慮。故主張“先政治、後軍事”,並引用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的理論:“戰爭乃是一種政治行為的延續”,以支持此一論點。我們深知,在兩岸政治僵持中,最難以解決的即是國家定位,國家認同問題,不但存在兩岸,亦存在台灣的藍、綠陣營之間。迄目前為止,在兩岸間各有堅持的狀況下,這個爭議尚難看到一個共同能接受且徹底解決的方案,若要達成政治互信的現實,恐難在短期間實現。況依克氏的理論,若已達成政治互信,則兩岸的難題已決,又何須要政治延續的軍事互信呢?

  引用克氏對上述戰爭與政治的關係,不能忽略克氏亦說:“戰爭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談“軍事互信機制”更不能忽略此機制的本質,純是一種政策工具,特別是政治操作的工具。現今,兩岸關係的推動,在已有“九二共識”的基礎,雖然仍存有解釋上的糢糊、彈性,但已在此基礎上,肯定了雙方可接受的“一中”,提供兩岸交流及和平發展的先決條件。

  二、撤除對台飛彈的議題

  撤彈的議題,很容易與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產生聯想。危機的主因在中共的飛彈演習,危機雖然早已結束,卻造成台灣安全防衛上的簡單思考邏輯:台灣的“國防安全”問題,來自中共武力威脅,而其武力威脅在於針對台灣部署的飛彈;台灣的安全繫於美國對台的安全承諾,而美國航母投射到台海,即是此安全防衛承諾的保證。顯而易見的,台灣要求大陸撤彈為安全首要,與上述邏輯不無關係。

  雖然,撤除對台飛彈是軍事議題,但亦是一個具有高度敏感的政治議題。在台灣更是一個具有選舉影響力的議題,故政治人物及媒體都不時藉機炒作。就軍事或安全防衛的觀點而言,設置飛彈在國家防衛與軍事挑釁間是很難予以釐清的。依目前兩岸撤除對台飛彈議題的發展來看,它已不是軍事議題而是政治議題,最終是政治解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