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台退役中將:軍事互信機制議題走向

http://www.CRNTT.com   2011-01-25 00:18:50  


 
  由於大陸軍力的崛起,西太平洋的地緣戰略形勢,正在逐漸的演變中,給予兩岸敵對關係改變的契機。2010年以來,基於美國全球部署的調整,將軍力由歐入亞,又因美軍結束在伊戰爭,亦使美軍有更多的軍力應付亞洲的變局。7月美國務卿希拉里,一席美國介入南海的高調宣示,展現出美國涉入南海爭端,鼓動東協,欲“重返亞洲”的決心;並在釣魚台事件中,從一貫的中立立場,將其納入“美日安保”的範圍;而一連串明顯針對大陸的密集軍演,形成對大陸的戰略包圍態勢,益見西太平洋新冷戰架構逐漸成形。

  值得玩味的是,在這一波地緣戰略互動的演變中,台灣似乎處在颱風中心,始終保持風平浪靜,未被波及。此時,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卻坦率的指出,歡迎台灣與大陸交往,“美國不是台灣的大哥哥”。這似乎是意味著,美國新冷戰的圍堵防線,並不包括台灣在內,重回1950年1月美國“門戶開放政策(Open-Door Policy)”時的冷戰架構。

  由於,西太平洋地緣戰上發展,可能將台灣帶入強權圍堵與反圍堵防線的中間地帶,浮現出集體安全保障上的真空。逼使台灣重新思考,未來在集體安全上的走向,予兩岸的軍事關係重組的機會,亦即兩岸建立軍事交流及互信機制的契機。

  因此,針對當前的地緣戰略形勢的發展,大陸應掌握此機遇,提出對台安全承諾,並宣示無條件的放棄對台使用武力。最低限度,亦應達成“不獨不武”的安全保證。另因兩岸在軍力上已經失衡,解放軍尤在戰略核武,太空軍事及信息化的發展上,具有絕對優勢,兩岸取得實質的“軍力平衡”應無可能。為使台灣方面取得對大陸的軍事互信,大陸方面必須單方面釋出更多的和平橄欖枝及軍事上的互信誠意,以取得雙方的平衡。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必須解決上述兩問題,並在此基礎上,追求兩岸的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