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埃及的“攤牌時刻”在半年之後

http://www.CRNTT.com   2011-02-02 09:05:12  


儘管互聯網上“再見,穆巴拉克”的聲浪頗高,但歐美許多媒體和觀察家普遍認為,埃及不是又一個突尼斯,穆巴拉克也很難成為又一個本-阿裡。
  中評社北京2月2日訊/“如果穆巴拉克的頭腦能夠審時度勢,在9月大選中放棄推舉兒子參選,甚至更進一步,放棄自己連選連任5年的打算,轉而支持一名體制內親信,則可在很大程度上打消那些‘怏怏非少主臣’的體制內幹將,從而讓內外都缺乏廣泛基礎的埃及街頭抗爭派找不到著力點;倘穆巴拉克堅持‘傳子’,則形勢和力量對比則可能發生變化,內部的不滿,或許真能改變埃及政治天平的平衡。從這個意義上講,攤牌的時刻,恐怕還要推到至少半年以後。”——國際問題學者陶短房今撰文評当下埃及局勢如是說。

埃及的“攤牌時刻”在半年之後 

  被一些埃及網民稱為“維基革命”的埃及街頭運動,繼周二開始的、1983年穆巴拉克執政以來最大的街頭抗爭後,周五晚禱後代號“憤怒”的新一波浪潮再度卷起,並因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拉迪的返回,和穆斯林兄弟會的“加入”號召,引起更廣泛的關注。

  正如許多媒體所指出的,一直給外界以政局穩固印象的埃及,之所以會突然出現如此規模的群體抗爭事件,是合適土壤與特別契機綜合作用的結果。

  8000萬埃及人中有40%每日收入不到2美元,18%生活在貧困線下,貧富分配不均令農村居民和都市貧民對現狀不滿,全球性經濟衰退的衝擊和生活資料價格的暴漲更讓問題雪上加霜。1981年,穆巴拉克因薩達特遇刺而繼位,當時他以“緝凶”為名通過《緊急狀態法》,根據該法,警方有權在無任何證據、不經任何司法程序的情況下逮捕嫌疑人,近年來,打著“反恐”、“反原教旨極端主義”旗號的穆巴拉克一直堅持該法,引起原教旨組織(如穆斯林兄弟會)和自由派人士(如巴拉迪等)的共同不滿。

  長期以來穆巴拉克之所以安居高位,美國的支持是關鍵因素,但去年底曝光的“維基洩密”資料中顯示,美國官方和穆巴拉克間並非親密無間,這無疑讓埃及自由派鼓起勇氣;不久前突尼斯事變,統治國家23年的本。阿裡下台,更讓各派反對者士氣大振,公開喊出“下一個是穆巴拉克”的口號;此外,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便利,不僅方便了示威者的溝通、組織,也讓他們更容易在全球範圍內產生影響,並引起共鳴。 可以說,埃及已經和正在發生的事,是新“憤怒”,老話題。

  然而儘管互聯網上“再見,穆巴拉克”的聲浪頗高,但歐美許多媒體和觀察家普遍認為,埃及不是又一個突尼斯,穆巴拉克也很難成為又一個本-阿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