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時代在變:台灣的八○後社運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11-02-16 11:14:49  


台灣80後是社運的重要力量
  中評社台北2月16日訊/專欄作家張鐵志《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我們的時代時代正在改變:台灣的八○後社運青年”。作者表示:“此後這幾年的社會運動都可以看到一批批積極的年輕人投入,尤其是這幾年火熱的農村議題和環境議題,如反對《農業再生條例》、反中科、反國光石化,這批青年行動者已經成為這些運動的街頭前鋒或是深耕社區的草根工作者。在此之前,既有的社運團體和NGO是各個議題社運的行動主力,學運學生大多只是社運後備隊,但這幾年這些大多不屬於特定社運團體的年輕人,卻在這些重大社運議題上扮演了與既有的NGO攜手並進的角色。”文章內容如下:

  一月底的寒冷冬夜,成千上百的年輕人在“環保署”外舉辦守夜抗爭晚會。唱歌、演講,談著白海豚與溼地,談著土地正義,談著台灣的環境願景,直到凌晨在中華路邊的人行道上睡去。一早他們醒來繼續戰鬥,和彰化來的阿公阿嬤們,一起看著掛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的巨大建築內正在進行的國光石化的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會議結論是補件再審。他們暫時守住濁水溪口那片溼地。這場活動的組織者是“全台青年反國光石化聯盟”,一群所謂八○後或者七年級的年輕人。這些組織者當然也有不少NGO幹部與學者,但是這個環保運動確實由年輕人主導、參與。這不是特例,而是這幾年台灣社運的重要現象。在香港,過去這兩年八○後青年的社會運動成為重要社會現象。他們反對建立香港到深圳的高鐵、保衛這條高鐵經過的農村菜園村,幾千人包圍立法會,幾十人下跪苦行。

  這個八○後/七年級生現象也正在台灣發生。

  跨入九○年代後,許多人認為八○年代後期風起雲湧的學運逐漸死亡。兩千年後以後,當成長到二十歲的七年級生進入公眾視野,人們開始說他們是草莓族,或者說是不行動只打嘴砲的鄉民,或者或他們更加輕盈而不重視嚴肅的思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