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穆巴拉克,埃及人還是阿拉伯人

http://www.CRNTT.com   2011-02-17 10:25:52  


 
  埃及曾經數次和以色列兵戎相見,既是為了埃及共和國的利益——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等等,也是為了阿拉伯世界的利益——巴勒斯坦。在這種情況下,埃及作為一個國家面臨的問題只是能否在戰爭中獲勝。然而數次失敗以後,埃及痛苦地認識到在戰場上無法取得對以色列的勝利,這個國家所面臨的選項就是,要麼不和以色列進行戰爭但也不承認以色列的存在,受益是可以作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級國家,代價則是經濟發展無法得到來自西方的支持;要麼則是承認以色列,以換取西方的經濟軍事支持,代價則是背叛巴勒斯坦人,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在阿拉伯事務上將主導權拱手讓給更加堅定的反以色列國家——叙利亞和伊拉克在20世紀80年代的阿拉伯事務權重增加即是源自於此,在國內則使得政府成為民眾發洩怒火的對象。開羅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消滅穆斯林兄弟會卻始終不得其法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穆巴拉克怎麼可能消滅得了一個要支持巴勒斯坦解放事業的草根穆斯林團體呢?

  穆巴拉克當年選擇繼承薩達特的政策和以色列保持和平,甚至為了這個和平不惜配合以色列試圖絞殺哈馬斯,作為埃及的領導人,穆巴拉克的決策並不缺乏理性。經濟收益是顯而易見的,此外,哈馬斯所代表的草根力量也很不受想把埃及大好江山變成私家莊園的總統待見,借以色列之手打掉這支阿拉伯世界的改革力量未嘗不符合穆巴拉克的家族利益。然而問題在於,穆巴拉克實際上是生活在埃及的阿拉伯人的領導人,這一身份使得他所有在以色列問題上的利弊計算都選錯了方向。

  倘若穆巴拉克有能力讓埃及人不再把自己看成是阿拉伯人,而只是埃及人,將本國精神世界的明祖變更為法老而不是先知,穆巴拉克的統治能否維持便只是一個共和國是否可能存在終身總統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在阿拉伯世界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並不是什麼離經叛道百世難見的稀罕事兒。可惜穆巴拉克用了30年時間也沒做到這一點——他也不可能做得到這一點。於是,一個蘋果蹦蹦跳跳地將火星從突尼斯帶到了埃及;於是,一個30年來看上去堅不可摧的政權頃刻間土崩瓦解;於是,一個80多歲的老者不得不在垂暮之年考慮何處安身這一令人心酸問題。

  假如穆巴拉克最終不得不選擇流亡,沙特阿拉伯肯定是優先選項。利雅得曾經收容了那麼多失意的穆斯林政治家,多他一個也沒什麼。(2011年02月17日07:26東方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