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聯合早報:穩定必須有社會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1-02-21 11:21:59  


1月16日,在持續爆發的突尼斯騷亂中,前總統本·阿裡的旗幟被撕毀。
  中評社北京2月21日訊/“阿拉伯各國推翻舊政權或要求政治變革的群眾運動,其實不外是再次證明了歷史定律——穩定離不開社會的民意基礎。突尼斯、埃及乃至目前爆發群眾抗爭的阿拉伯國家,之前都顯得大致穩定。茉莉花革命戳破了表面穩定的假象,缺乏民心民意的穩定,只能依靠鐵腕所製造的恐怖氣氛達成。一旦人民發出與汝偕亡的怒吼,舊秩序的崩潰就在旦夕之間。”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穩定必須有社會基礎》:
 
  緊隨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突然成功、埃及人民幾周內推翻穆巴拉克政權後,在中東及北非阿拉伯地區爆發的一連串民眾的反政府示威抗議行動,因當局的暴力鎮壓而升級為流血衝突。除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及阿曼的示威相對和平外,利比亞、巴林、也門、吉布提等國相繼發生軍警向民眾開槍的血腥事件,其中尤以利比亞的死傷最為慘重。
  
  眼下各地的民眾運動仍在持續演變,摩洛哥昨天開始爆發民眾示威,要求國王讓渡部分權力。該國經濟發達,有議會選舉,君主體制也相對開明。其財政部長梅祖阿警告,一旦群眾運動失控,國家過去10年來的成就將毀於一旦。巴林國王下令軍隊及坦克撤離民眾聚集的廣場,避免了暴力衝突;利比亞和也門的軍警則繼續向示威者開槍。

  阿拉伯世界這次震驚全球的民眾政治運動,固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也不乏值得關注的共同點——導火線來自全球糧價近期的飈漲、通貨膨脹、年輕人失業率高、貧富懸殊、政府腐敗、民眾要求自由與民主等。此外,爆發示威的國家雖然向來均有民怨,但社會卻長期呈現穩定狀態,突然發生如海嘯般擴散的民眾抗爭運動,因而才會讓人措手不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