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塵肺病跪著死:無度的發展是種癌症

http://www.CRNTT.com   2011-02-23 13:36:27  


 
  “令老師很細心,也很不容易。”提起這個網友,萱麻河村馬氏兄弟中,老二馬俊山和老三馬召山對這位步履蹣跚的中年漢子的記憶格外深刻。 

  儘管因腿疾行動不便,2010年4月份本報記者第二次前往古浪黑松驛鎮採訪時,“蘭州老令”已獨自走訪了不少塵肺病患者家庭。 

  “不能再讓他們年輕輕地跪著死去……”這是塵肺病援助者此次樂山塵肺病救助行動的宣言。 

  “那些本來就生活在困境中的農民兄弟,為了生存而不計後果式的勞動方式;那些為富不仁的企業主和私人老板,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顧工人死活的勞動環境;那些形同虛設的監管機構,無所作為的工作態度;那些地方醫療機構,因為診療手段而延誤病情;那些因為生活而帶病勞作,因為無錢治病而等死式的無奈;那些相關部門相互推諉,踢皮球式的處理方式……把一個個青壯年勞動力逼上絕路的同時,也把一個個家庭推向瀕臨崩潰的邊緣,同時將把一個個簡單的勞動者權益保護問題,集中地叠加成更加突出的社會問題。”在先後對甘肅古浪和四川樂山塵肺病受難群體展開網絡救援活動後,“蘭州老令”對塵肺病問題有很多見解。 

  “塵肺病群體的人數遠遠大於官方報告的數字,65萬是一個很保守的數字。”職業病防治公益網負責人鄧江湖,則從專業的角度看待日漸龐大的塵肺病隊伍,“很多像甘肅古浪一樣診斷後沒有結論的患者,像樂山塵肺病患者一樣診斷後不在上報之列的患者,還有很多像四川涼山發病後未進行診斷的患者,以及潛伏期內未發病的潛在患者,這些潛在的患者均不在其列。” 

  這個龐大的群體,在生命的終點都將像陳德金和王祖華一樣,跪著離開人世。

  鉛鋅礦的遭遇 

  2月18日晚,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病房。本報記者採訪了樂山市沐川縣塵肺病患者陳謝忠和劉光樞。 

  38歲的單身漢陳謝忠,是樂山市沐川縣武聖鄉炮房村村民。1990年3月,還不滿17周歲的他就跟著同村的夥伴前往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鉛鋅礦打工。 

  這是陳謝忠第一次出門打工,也是注定了一生命運的出行。此後的13年,他把自己交給鉛鋅礦。直到發現身體不適,8年來一直與塵肺病抗爭著。 

  “他能活到現在簡直就是奇跡。”工友,也是病友劉光樞這樣說。 

  陳謝忠說:四川甘洛縣赤普埃袋礦區,是一個方圓20平方公里的大礦區,有赤普和埃袋兩個礦區。 

  “在鉛鋅礦的13年,除了第一個月當學徒工,我一直幹炮工。”陳謝忠有氣無力地說,“礦上用的都是幹鑽,打眼放炮粉塵很大,也沒有風機,只要上班,就一直都在粉塵中工作。” 

  他說,巷道內粉塵彌漫,十分嗆人。2.2米的鑽杆,礦燈照不到打眼的地方。必須有工友的幫助,才能找准打眼的位置。一個班下來,身上一層厚厚的粉塵。 

  當時覺得打眼放炮是技術活,比背礦石輕松,還能多掙錢。就這樣,從300元一個月,到後來的2000元,陳謝忠換了5個老板,工資漲了六七倍。直到2003年非典時期,陳謝忠因咳嗽吐血才沒去鉛鋅礦。 

  直到2004年9月20日,沐川縣沐溪鎮圍墻村36歲的村民舒治俊因塵肺病死亡,他才明白自己也得了這可怕的怪病。 

  此前,陳謝忠在山西運城結核病醫院當肺結核治療了近兩年。僅有的2萬多積蓄全部花完,還借了兄弟姐妹的錢。 

  2005年,開始變賣家裡值錢的家當。“能賣的東西全部賣完,也沒治好病”。 

  2006年,父母雙亡,獨自一人生活而又失去勞動能力的陳謝忠,每月靠25元低保勉強度日。後來,2008年增加到50元,2010年,可以拿到60元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