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社會轉型中的知識分子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09:12:27  


張鐵志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戰後台灣的政治轉型史就是一部知識分子介入政治與社會的歷史。”廣州《時代周報》今天登載張鐵志的文章“台灣社會轉型中的知識分子”:

  戰後台灣的政治轉型史就是一部知識分子介入政治與社會的歷史。

  在台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一個不能自由呼吸的黑暗時代,雷震、殷海光等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被威權統治者無情地鎮壓。他們試圖點起燭光,卻一再被強制熄滅。還好這些微弱的火光在漆黑的密道中傳遞下去,影響一代又一代。

  到了60年代與70年代的轉換時刻,台灣開始從高度窒息的時代緩慢解放出來,舊的政治地殼開始鬆動,知識分子也出現新的歷史角色。

  智者與權者的結合

  60年代末,白色恐怖進入尾聲。1969年,國民黨政府首次進行來台之後的中央民意代表的補選,決定性地影響了日後台灣政治的巨大變動。1971年,國民黨政府退出聯合國以及保釣運動兩大事件,撼動刺激了台灣社會,也危及威權體制的威信與正當性,再加上蔣經國准備接班,更積極拔擢年輕知識分子,使得知識分子開始躍上政治舞台。

  當時最主要的集結點是《大學雜志》。這份創刊於1968年的雜志原本只是份知識青年辦的思想性刊物,但1970年改組加入許多新生代知識分子。用當時主要參與者張俊宏的話說,這分雜志代表“智者和權者的結合”。回望歷史,這也是戰後成長於台灣的新生代知識分子首次匯聚力量,並且是外省和本省知識分子的首次合作(後來也分裂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