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巴林:被教派矛盾撕裂的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1-03-28 10:25:06  


 
  在文化上,巴林公立學校只允許講授遜尼派的馬立克教法學,直到2002年才建立了第一所可以講授什葉派加法裡教法學的學校。

  外籍雇傭軍的存在和鼓勵遜尼派外籍人入籍的政策,進一步加劇了什葉派民眾與政府的矛盾。

  巴林武裝力量包括兩個部分:約1.2萬人的巴林國防軍和約1萬人的國民衛隊。國防軍由巴林本國的遜尼派構成,由穆罕默德.本.爾薩中將領導的國民衛隊中則有很多是來自巴基斯坦、也門、約旦等國的雇傭軍。

  英國統治時期,就曾長期招募南亞地區的士兵駐扎中東。1971年英國從海灣撤出後,巴林、卡塔爾等國繼續招募前英國軍官作為雇傭軍幫助維護自身安全。1968年巴林開始組建軍隊時,就雇傭英國警官艾安.韓德森擔任安全部隊司令,直到1998年退休,任職長達30年。

  繼承了英印時期的傳統,巴林繼續從巴基斯坦招募雇傭軍,尤其是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人。雇傭軍的好處在於他們屬於遜尼派,同時與巴林本國居民沒有聯繫,甚至不懂阿拉伯語,這樣就可以絕對忠誠地執行政府的命令,對反對派進行鎮壓。2011年2月17日-19日巴林政府鎮壓反對派,執行任務的就是以雇傭軍為主的國民衛隊。遊行示威的民眾稱,負責鎮壓的國民衛隊士兵大多講烏爾都語,根本聽不懂阿拉伯語,因此示威群眾無法通過交流勸他們停止鎮壓。

  在巴基斯坦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上,2011年2月25日和3月1日兩次登出廣告,稱巴林國民衛隊下屬的法烏吉基金會緊急招募800名巴基斯坦人到巴林參加安全部隊,還稱3月7日-14日一個巴林國民衛隊代表團將赴巴基斯坦,從退伍軍警中遴選軍官和軍事教官。巴基斯坦雇傭軍在巴林鎮壓反對派已經引發巴林民眾對巴基斯坦人的敵意,1名巴基斯坦裔警察被打死。這在巴基斯坦引發爭議,認為應該限制巴基斯坦公民去巴林當雇傭兵。但巴基斯坦政府也是出於無奈,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沙特施加了巨大壓力,要求巴基斯坦政府繼續支持本國公民前往巴林和其他海灣國家服役。

  與此同時,巴林政府還試圖通過允許外國遜尼派公民加入巴林國籍,來改變巴林的人口構成。據統計,目前已經有4萬外國遜尼派獲得巴林國籍,僅2003-2004年就有7300人獲得巴林國籍。在一個本國人口只有70多萬的國家,這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正是由於長期積累的教派矛盾,使得巴林局勢在此次中東變局中呈現出不同於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等國的特點。上街遊行的反對派絕大部分是什葉派,而遜尼派大多支持政府,教派矛盾撕裂了巴林。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