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容不下偏激者的北大死水一潭

http://www.CRNTT.com   2011-03-28 13:36:10  


 

  沒有思想的自由,就沒有創新,沒有對所謂“偏激”的寬容,就不可能有自由的思想。為“少數派”提供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能為全世界帶來創新的驚喜;但如果桎梏之,閹割之,扭曲之,只會把天才弄成庸才。如今全球最牛的社交網站Facebook,其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大學里做這個網站的初衷,只是想搞一個泡妞的平台,方便宿舍之間聯繫。扎同學如果在中國大學里搞Facebook,如此低級庸俗,鐵定“非死不可”。

  再舉個北大的例子。北大里與季羨林先生並稱為國學大師的張中行,做大學生時就和17歲的北漂楊沫——也就是後來《青春之歌》的作者——同居了,並生下女兒。張大師的學問成就,未必與當年的少年不羈有關;但一個不許學生抱怨兩句“食堂又漲價”的大學,鐵定培養不出大師。古詩有雲:“斧斤所赦今參天”,今日北大校方的“會商”不知會砍掉多少本該參天的大樹。

  其次,這次北大的“偏激門”,突顯了大學的衙門化。這次的“會商制度”直接管到學生的“思想”上,傷及北大自由辦學的靈魂,卻是校內的衙門——學工部提出來的。可見,教授治校、學術獨立神馬的,都是浮雲,學工部才是王道。

  大學的行政化、衙門化,讓大學里的“官員”變成風險規避者,說白了:學生有多大創新成就,不是他們的功勞,但出了事就是他們的過錯。所以,如今雖然十個大學里九個半把“創新求實”什麼的作為校訓,可沒幾個大學的“官員”希望學生整出“妖蛾子”,給自己惹麻煩。以後不要說有什麼行動,就是僅僅在思想上“偏激”,也要被校方“會商”一下。

  “人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在一個不寬容、沒有異端的權利、整齊劃一的時代里,只能產生金字塔、兵馬俑,唯獨產生不了偉大的思想,以及獨立的人格。

  容不得“偏激者”的北大,還是那個國人共同景仰的思想家園嗎?試問今日之北大,竟是誰人之天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