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政治“不改革”的限度

http://www.CRNTT.com   2011-03-30 09:42:42  


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訊/“中國的政治變革不可避免。如果不想革命或者激進變革,除了改革別無選擇。”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新加坡國大東亞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中國政治“不改革”的限度》,詳論如下: 

  在人們意識到政治改革尤其是民主化的限度的同時,更應當深刻認識到政治“不改革”的限度。很多年來,人們認為,中國今天的爭論已經不再是政治要不要改革的問題,而是改什麼、如何改革的問題。道理很簡單,任何政治制度,無論是民主政體還是非民主政體,都要進行改革,而改革意味著要對現存的制度加以改進或者改善,使之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各方面的需要。但近年來中國的發展表明,人們在這兩個層面實際上都缺少共識,就是說,無論是領導層還是社會,不僅對政治改革要改革什麼、如何改革沒有共識,就連要不要改革都沒有共識。各級政府官員,側重點似乎都在“不要做什麼”,而不是“要做什麼”。這是令人擔憂的。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政治改革路線圖,即“黨內民主引導人民民主”,但直至今日,這兩方面不但沒有具有實質性的進步,就連共識也在弱化。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首先在於思想層面的兩個極端的“誤解”。一些人認為,改革只是像中國那樣的“非民主制度”的事情,西方的民主制度已經完善。因為相信西方制度的完美性,他們傾向於認為西方式民主是中國政治改革的方向。這種思想最顯著地體現在激進的自由主義(民主)派那裡,他們否定中國現存制度的合理和合法性,把改革視為是制度重建,即從現存制度轉型成為西方式民主制度。 

  不過,實際經驗並不支持這種看法。無論是西方成熟民主、發展中國家不成熟民主政治、或者具有其他政體的國家,都需要改革。今天,從歐洲、北美、日本到其它所有發展中國家,都在呼籲政治改革。在一些國家,改革屬於制度改進。另一些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意識到他們從西方移植過來的民主,經過多年實踐之後並不適應自己,需要比較大的改革。非民主國家也在改革,探索適應其國家現狀的政治制度。所以,認為西方的制度是終極的制度並不確切。西方的制度本身都還在演變。再者,世界歷史的發展是多元的,政治制度的演進也是多元的。那種認為所有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會演變成為西方式民主結構的單一線性歷史發展觀,並不符合歷史的事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