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神秘“會商”:北大為何驚嚇了我們?

http://www.CRNTT.com   2011-04-01 14:10:21  


會商學生制度讓北大陷入輿論漩渦。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3月24日,《北京晚報》發表一篇名為《北大會商十類“重點學生”引爭議:“思想偏激”學生成異類?》的報道,很快引起了國內媒體廣泛關注。事後,為何北大學工部尚算清楚、明白的解釋不能夠平息輿論的不安?為何一項僅僅是“服務學生”的工作會被解讀成學工系統爭奪它不該有的權力??廣東《時代周報》昨天登載曾園的文章“神秘會商制度:北大學工部為何驚嚇了我們?”:

  3月24日,《北京晚報》發表一篇名為《北大會商十類“重點學生”引爭議:“思想偏激”學生成異類?》的報道,很快引起了國內媒體廣泛關注。

報道疑點重重

  先不談事件本身,在我看來,從新聞專業角度,這篇稿件尚存不少疑點,從表面上看來,我們可以獲得以下信息:“從去年11月起,北大在醫學部、元培學院開始試點學生學業會商制度。會商的‘重點學生’包括:學業困難、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經濟貧困、學籍異動、生活獨立、網絡成癮、就業困難、罹患重大疾病、受到違紀處分等十類學生。”而“今年5月以後,北京大學將在全校推廣實施對‘重點學生’進行學業會商的制度。”

  但是,該文的作者對“會商”實施過程以及相關細節沒有一個字描述,除了“北大學工部副部長查晶”,並無其他明確採訪對象,報道中的不少信息,比如“引起不少北大學生的爭議”,“也有北大學生表示支持會商‘思想偏激’的學生”等等,也都是用泛指大而化之進行描述。特別是他提到的那句北大學生所說的:“有些學生太囂張,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詆毀北大,應該將他們送到瘋人院去。”時間、地點、人物這些新聞基本要素一概欠奉。實在是有硬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