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孫立平:中國需要一場社會進步運動

http://www.CRNTT.com   2011-04-21 08:50:38  


 
  當務之急  制約權力,駕馭資本,制止社會潰敗

  南方日報:您認為當前中國要建設幸福社會應該做些什麼?

  孫立平:我認為,第一要公平合理地使用經濟發展的成果。現在的社會矛盾產生於資源分配上的不公平,甚至有既得利益集團把持資源分配的傾向。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均衡機制,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表達機制,包括:獲得相關信息的機制、利益訴求表達的機制、訴求凝聚的機制、施加壓力的機制、協商談判的機制、矛盾調解和仲裁的機制。

  第二,要營造具有安全感和希望的社會生態。要建立一種制度,給人們提供安全感,通過制度的確定性和可預期性,降低人們的焦慮感。比如,財富的穩定性、職業和收入預期的穩定性、通貨膨脹與貨幣穩定性。

  第三,要形成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改變我們剛才談的目前社會上普遍的弱者心態與社會生態。而公平正義的社會有賴於社會組織的發育。社會組織是社會自組織能力的載體,一個正常的社會需要這些社會組織,以應對可能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從而使社會生活能夠有序進行,降低社會轉型的風險。

  第四,就是要形成平和向上的價值觀。我覺得營造幸福感需要一種新的價值觀,肯定的是多數人而不是少數人。還是那句話,幸福來自於比較,一個社會有一種恰當的成就觀是至關重要的。

  南方日報:您剛才講到了在建設幸福社會時,政府和社會的作用,您認為它們應當在提升幸福感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孫立平:我覺得這是邊界的問題。比如幸福,政府關注人們的幸福感,但不能進入人們的私生活領域。如果兩口子吵架,他們感覺不幸福了,政府去制止這兩口子吵架,這就涉及權力擴張的問題。政府不能以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為理由而幹涉他們的私領域。因為,有自由才有幸福。政府應當保留老百姓私生活的空間,在這個自由的空間當中,社會能形成一種自我管理、自我形成秩序、自我化解矛盾的能力。

  南方日報:您曾提出“社會潰敗論”,認為維護公平正義面臨很多困難,包括要突破既得利益集團對現有政治框架的影響等等。那麼現在我們能做什麼?

  孫立平:從歷史上來看,很多國家都經歷過類似的過程。比如當年的美國,19世紀末的美國經歷了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政治上腐敗嚴重、經濟上寡頭壟斷、權力和資本勾結等現象普遍存在,整個社會生活沒有規則、道德墮落。但是它通過三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使社會得到了重要改變。這三個步驟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社會進步運動;羅斯福新政時期的社會改革;20世紀60年代建設“偉大社會”的運動。通過這些社會進步運動,美國社會潰敗的勢頭得到了明顯的遏制。

  我認為,中國也需要一場社會變革,需要一場社會進步運動。社會進步運動的目標是什麼?三句話:制約權力、駕馭資本、制止社會的潰敗。這是中國現在要解決的很重要的問題。實際上也是建立一個有公平正義的社會,最主要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南方日報記者趙楊 實習生司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