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供奉縣長”不過是另類上訪

http://www.CRNTT.com   2011-04-22 11:45:56  


 
  “人身侮辱”一說,是縣長本人的真實表達,還是工作人員維護領導權威的獻媚?這位被人稱為光山包青天的縣長,不久前已經轉任縣書記,看來不僅民間評價不錯,組織上也對其是認可的。縣長大概境界還不至於這麼低,被一位農村老太太供了下,就這麼迷信地認為自己是被咒早點死去。若他真這樣想,那他也太讓多年唯物主義教育寒磣了。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解讀,無助的群眾向縣長呼救,至少還顯示出當地百姓對於行政首長的信賴和期待,這也給冷冰冰的幹群關係抹上了一點暖色,儘管表達得有些異樣,但至少比河北邢台那位座駕撞人竟然冷血開溜的縣長要好上一萬倍。

  就算是老太太表達偏激了點,但對於這位原縣長來說,至少是一次極好的施政提醒。一是某些部門的隱性不作為,往往會導致小事拖成大事,民怨變成民憤。二是百姓權利訴求的渠道實在不暢,以致樸素的群眾,只能選擇這樣一種另類上訪來下情上達。正是對民眾利益訴求受阻自覺或不自覺的忽略,才在一些地方出現民怨沸騰的局面。審視近年的某些群體性事件,眾多非直接利益相關者介入是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社會管理不是應急管理,而是日常管理。對於群眾利益訴求受阻現象,應當予以積極關切,紓民難解民憂其實是化解民怨的最好手段。

  我想公眾尤其期待這樣的結局:縣長親自過問了這一樁並不複雜的傷害案件,最終促進醫療費的解決。他大度地握住老太太的手,還不忘調侃一句:“老人家,你這不是讓我折壽嘛。”“供奉縣長”事件也就這樣一笑而過。(2011年04月22日08:38陳守湖)

求助無門供縣長何來“人身侮辱”

  2011年04月22日08:18 華西都市報 作者胡印斌

  一則“七旬老人土地廟裡供奉縣長,跪求幫討醫療費”的消息在網上熱傳。發帖者介紹,老婦自稱是河南信陽光山縣潑河鎮居民匡元秀,今年72歲,兩年前女婿被人打斷右腿,四處求助無門,只好在土地廟供起光山縣長文宗鋒的照片,希望得到幫助。對此,光山縣宣傳部回應稱此舉是“人身侮辱”,有詛咒被供奉者早死的意思。(4月21日《山東商報》)

  縣長的相片被老鄉供了起來,并不斷接受跪拜磕頭,這事透露著幾分離奇,不過,卻也并不費解。求助無門的老人不過是希望通過這樣的舉動,引起縣長乃至她所理解中的“青天”們的關注而已。老人的表達方式或不甚妥當,但卻并非有意“侮辱”縣長,其遭遇的社會不公才是關鍵。當地部門不問情由,武斷地認為是對縣長的“人身侮辱”,不免令人遺憾。

  當然,當地也表示“已經著手調查此事”,稱將出資給予救助,這是應該的也是必要的。不過,我以為,“調查”應該找准方向,即不應該專注於“人身侮辱”的調查,而應該著重調查一下表象背後的真實情由。具體地講,首先要查的是,事情到底是不是如老人表述的那樣,女婿無故被人打了,手術費沒有一文?什麼人打的?其間是否潛藏著被侮辱和損害的悲傷和無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