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退休高官的熱忱導出殘酷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0-12-22 09:48:49  


12月20日,楊維駿在家翻看村民上訪材料
今年1月,昆明市西山區福海社區韓家灣村拆遷現場
  中評社北京12月22日訊/曾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的89歲老人楊維駿因帶農民上訪,被稱為“最可愛官員”。然而,這位熱忱的退休高官卻導出殘酷的真相……

退休高官的熱忱導出的殘酷真相

2010年12月22日03:23 來源:東方早報 作者:劉洪波    

  曾任雲南省政協副主席的89歲老人楊維駿因帶農民上訪,被稱為“最可愛官員”。

  這當然是一個誤植的稱呼。退休官員,就不再是官員。“最可愛官員”,並不屬實。

  然而,這個稱呼仍然有意義。官員在體制中,退休官員仍在體制中。退休官員只是不行使職務權能,但納入“老幹部管理”,不只包括生活待遇的發放,也包括政治生活的延續。

  一個退休的省政協副主席,沒有政治職務,但生活待遇與政治待遇不受影響。楊維駿以89歲高齡,帶一群失地農民到省政協上訪,可以作多個層面的解讀。

  這些農民曾上訪80多次,去過省政府、省人大政協、市區政府,但所反映的徵地拆遷未獲安置與補償的問題“毫無進展”。這就是說,上訪作為一種被納入“正常程序”的中國式權利救濟方式,至少在一些地方,已經失去實現救濟的能力,而希望得到救濟的人們,仍然被告知要繼續通過這個渠道去反映問題,從而使這個渠道實際上變成心照不宣的虛應故事。

  楊維駿坐著政府配備給他的專車為上訪農民開道,仍然是將民間的問題引入到體制中去解決。“沒有我帶路,農民肯定進不了大門”,他知道權力體系與農民之間相隔甚遠,機關大院有著“侯門深似海”的安防,普通公民被納入“閑雜人員”的範圍,被施以“不得入內”的管理。

  楊維駿為帶上訪農民進入大院而使用他的配車,應當算是不合乎配車的潛在意圖。官員配車用於工作,這里面不包括利用配車的通行權給上訪者開道;退休官員的配車,用於退休老同志生活與辦事方便,同樣不包括用配車的通行權給上訪者開道。

  然而,配車乃至幹部身份的不言自明的使用方法,並不符合權力語言自身的邏輯。楊維駿說,“我為什麼不能以退休幹部身份,為群眾反映問題?”,“配車只用於游山玩水那才是不正常現象”。這些話,正是以權力體系自身的語言邏輯,來回應權力體系不言自明的行為邏輯,並且顯示出不可辯駁的力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