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效民:百年清華的大師與大官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5:57  


 
  第二階段從1952年到1980年前後有30年左右。從1952年起,清華大學在全面學習蘇聯的基礎上廢除通才教育,開始全力以赴地培養所謂專家。因此人們把這一階段的清華大學稱之為“工程師的搖籃”。當時清華大學的口號是“又紅又專”“聽話出活”,這其實是在培養馴服的工具。 

  人們也許並不知道,就在清華大學進入第二階段的時候,愛因斯坦曾經尖銳地指出:僅僅“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他還說:“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並且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鮮明的辨別力。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就更像一只受過很好訓練的狗,而不像一個和諧發展的人。”(《愛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第310頁,商務印書館1976年版)於是,當這些受過很好訓練的專家們設計進入工作崗位之後,人們才逐漸發現:我們的城市為什麼總是那麼冷冰冰地沒有人性?我們製造的產品為什麼那麼毫無創意?我們培養的學生為什麼有知識沒有文化?我們的大學教授為什麼沒有創新能力?我們的大學校園為什麼總是醜聞不斷?應該承認,從劉海洋虐熊到藥家鑫殺人,再加上接連不斷的自殺事件,都充分證明了我們的教育從這一階段開始就出了問題,清華大學當然也不例外。

  從1980年初到現在是清華大學的第三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清華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出國留學並滯留海外,就是進入官場進入領導崗位。因此人們把清華大學稱為“留美預備班”、“權力的秀場”或“當代的黃埔軍校”。其實,清華大學的前身就是留美預備班,直到1928年國民革命成功、羅家倫擔任清華校長之後,才把清華學校改為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教育的獨立,從此依賴外國為我們培養人才的時代已經過去。沒想到七八十年以後,我們又回到原地!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年來清華大學為國家培養出300多名部級以上幹部,因此清華、北大是全國唯一能夠以學術壓住宦術的地方。這也正是問題的所在!在許多人眼裡,學術不是追求真理的工具,而是追逐權力的手段;學校不是以培養大師為榮,而是以能出幾個大官為傲。這種價值觀充分反映了教育的迷失,社會的墮落。難怪一位清華校友在《中國周刊》上看到《清華與國運》的文章時,居然把標題看成了《清華與官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