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清華的29位大師說起

http://www.CRNTT.com   2011-05-05 12:37:00  


 
  或許有人會問,中國不是依然有那麼多兩院院士嗎?的確,中國有兩院院士,但我們現行的院士評選制度就真的能反映我國的學術最尖端水平嗎?前些日子與北京一位行業內知名教授聊天,對方說了一些很容易理解的事實。如今的院士推薦需要五名院士聯名,於是就存在很多所謂的“同門傳幫帶”作用。上海與東北某省有兩所高校,在某個領域同屬我國頂尖,實力不相上下,但是東北該校由於早期擁有院士,在每次的院士推薦評定過程中,總是孜孜不倦的培養自家的院士資源,卻屢屢給上海的那所高校增設障礙,導致如今兩所水平相當的高校,一所院士碩果累累,另一所卻空無一人,站在公平的角度上講,如此的結果自然談不上一點點的公平。而籠罩在龐大裙帶陰影下的中國院士推薦評定制度,其能代表多少中國最頂尖的學術水平,又如何能使院士與大師畫上等號?

  又談到大學教育改革的問題。近年來,中國推行大學普及教育,普及高等教育,雖然使更多的學子受到了高等教育,但由於教育資源有限,在學生猛增的前提下,很難做到老師對學生的貼身教育,導致學生受到教育資源的弱化,再者大學降低入學門檻,也導致生源水平下降,兩者綜合,就產生了如今大學生多如牛毛,良莠不齊,眼比天高,能力不濟的現狀。如此教育的成果,我們又如何指望其成為未來的大師、泰鬥。

  再者,由於市場經濟的壓力,不少高校被迫或主動地尋求經濟效益。不少高校內的教師,在校是教授,在外是老板,紛紛擁有自己的三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如此背景之下,有多少教授會踏踏實實的將精力放在教書育人上,又著實讓我們擔憂。而學生上大學的動機以找好工作賺大錢為重,踏踏實實做學問的少之又少,再加上畢業後出國潮大熱,人才流失嚴重,我國的教育究竟是在為發達國家做嫁衣,還是在培養一代代盲目的賺錢機器,著實很難給出評價。

  因此,這裡也只是拋出我個人的一些擔憂和想法,清華29位大師名單雖然是一則光榮的中國教育成果展,但其也隱含了解放建國以來,我們高等教育的缺陷甚至是失敗。如果教育無法擺脫市場經濟,無法重新建立起公益性和社會性,那我們很難期待我們的高等教育能夠開出多大的成果。總而言之一句話,清華解放後再無大師的悲劇,亦是如今象牙塔不再純潔的一個必然結果,期待教育部門能夠有所醒悟,從而引發新一輪的教育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