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智效民:百年清華的大師與大官

http://www.CRNTT.com   2011-05-02 08:25:57  


  中評社北京5月2日訊/“也許有人會說,這些年來清華大學為國家培養出300多名部級以上幹部,因此清華、北大是全國唯一能夠以學術壓住宦術的地方。這也正是問題的所在!在許多人眼裡,學術不是追求真理的工具,而是追逐權力的手段;學校不是以培養大師為榮,而是以能出幾個大官為傲。這種價值觀充分反映了教育的迷失,社會的墮落。”南方網今天登載學者智效民的文章“百年清華的大師與大官”:

  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引起世人廣泛關注,有媒體稱這是一次“冠蓋雲集”的盛典,可謂恰如其分。我有一位年輕朋友想到清華園感受一下現場氣氛,居然提前從單位組織的春游中返回。沒想到當他興衝衝地趕到清華西門時,卻被十幾位保安攔住去路。他又奔向南門,場面更加森嚴,還有幾輛警車和許多城管在那裡守候…… 

  這位朋友兩年前還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曾參加過該校建校45周年活動。他告訴我,校慶期間,香港中文大學為了讓普通市民也能感受到大師的風采,特意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為市民舉辦八場“博文講座”。講座由學校最知名的教授主講,其中包括文藝評論家李歐梵先生、校長沈祖堯先生和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先生等人。此外,香港中文大學還舉辦了“校慶嘉年華”活動。活動的內容除了文藝演出、科普講座、各種展覽、參觀校園之外,還專門為小孩子準備了各種兒童遊戲。值得一提的是,校慶活動沒有任何儀式,更沒有邀請任何官員參加。因此這位朋友感慨地說,清華大學關起門來辦校慶實在是氣量狹小,不可思議。 

  為什麼作為“老大哥”的清華大學會如此“小氣”呢?這恐怕與清華大學複雜坎坷的經歷有關。在我看來,百年清華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清華成立到1952年院系調整大約40年左右。在這一階段,清華園可謂大師雲集,精英輩出。在這裡教過書或者從這裡走出來的人有梁啟超、王國維、梅貽琦、胡適、趙元任、陳寅恪、潘光旦、吳宓、金岳霖、朱自清、俞平伯、馮友蘭、葉企孫、錢穆、梁思成、葉公超、鄧以蟄、華羅庚、錢偉長、費孝通、王力等等。大師的最大特點是人格獨立,思想自由,知識豐富,文理皆通。因此清華奉行的是“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實行的是以人文主義為主的通才教育。據說在清華校訓中,除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外,還有“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八個大字。後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删掉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